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思考,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閱讀、不斷吸收的過程。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問。”

我們可以在表達中思考。隻有在表達中思考.在思考中表達,我們的表達才能一天天走向縝密和美好。

“我思故我在”,在思想的天空下,無論是一隻鳥、一滴雨、一棵樹,還是一朵花、一片雲,都是靈動的,都是閃光的,都是引人注目的.都是生機勃勃的;在飽蘸思想的作品中,無論一個標點、一個字,還是一個段落,都是優美的、鮮活的,都是耐人咀嚼的,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正是思者使這棵自然界最脆弱的植物堅強而偉大。思考,使人類走出脆弱,走向成熟,成為萬物之靈長。

1.因為思考,夢想放飛

“思考”兩個字,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當然你還會說出很多相關詞組。比如,認真思考、積極思考、主動思考,等等。但實際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這些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現舉幾個大家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思考。大家都見過水燒開時壺蓋會被蒸汽頂起的現象,很多人都說:“這我天天都見到。”但英國的瓦特通過思考發明了蒸汽機。再比如,蘋果樹上,一隻又紅叉大的蘋果掉了下來。有人接過蘋果咬上一大口,說:“蘋果真好吃。”但牛頓思考的是:蘋果為什麼不往天上飛,而是往地上掉?後來經過努力.發現了萬有引力,成就了牛頓光輝的一生。現在英國劍橋大學裏,還種著一棵蘋果樹,用來紀念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更是對這位偉人的思念。如果你被山上長著齒的小草劃破手指時,你說:“痛死了。”但是魯班通過思考,發明了鋸,成為一代祖師爺。數學課上,其他的同學正埋頭苦算時,高斯卻響亮地報出了答案,才有了著名的高斯求和公式……從這些例子,我們有理由說:思考,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思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利劍;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反過來,一個人如果不會思考,就不可能啟迪智慧,求得真知,達到成功。

朱熹曾言:“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而思考正是這股活動的清泉。隻有不斷思考,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像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絲的波瀾。思考,就是去陳換新,進行改革的一把大刀闊斧。古往今來,一切政治上的改革,技術上的革新,都是思考的產物。20世紀末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如此。思考,就是一把萬能鑰匙,一切困難和疑團,在思考的麵前是藏不住身的。這就是思考的魅力。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不會思考的民族將是無用的民族。”其實,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家庭、個人,沒有了思考,就會步履維艱,甚至停滯不前。作為一個學生,你該如何思考呢

其實,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都值得思考。比如,如何合理使用圓珠筆和鉛筆。在做一道思考題時,能確定的部分可用圓珠筆寫下來,避免擦掉,不能確定的內容可用鉛筆寫,以便修改,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再比如,15×15.25×25,35×35……從中可以尋到其中的規律,即5和5相乘寫下來,十位進1與十位相乘,也就是225.625.1225…

2.為思考者的風姿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