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惜你的時間⑤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問題”之中的。生活中不是缺乏問題,而是缺乏發現問題的眼睛。不信你看:當你饑腸轆轆時,就會觸發你吃什麼的問題:看了哈裏.波特的圖書或電影,你是否觸發r對風靡世界的男孩兒的敬佩和享有魔法的渴望.對哈裏•波特的生命中充滿的驚險以及送信的私人貓頭鷹,最新型的飛天掃帚,可以看到內心中最渴望事物的魔鏡,可以隱身而且能夠到處遊蕩的披風……不禁產生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一位專家曾說“問題是由信息引起的”。人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各種信息像大海的浪濤衝擊著人們的心靈,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問題”。知識越多,接觸信息的麵越廣,“問題”自然就越多。不是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問題”,而是我們對問題缺乏敏[gǎn]。學習也是如此。隻有對問題敏[gǎn],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學習。

別讓“困惑”溜走

每天我們都背著書包上學,但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同學們背書包的方法大不一樣。那麼,書包到底有幾種背法怎樣背更有利於身體發育怎樣背省力你想過這些問題嗎當憑你現有的知識無法解答時,你是否感到“困惑”其實,“伺題”來源於“困惑”。這困惑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接觸”產生的,也可能產生於你自己的遐想中……

“困惑”的產生.常常是一瞬間的。學會抓住瞬間的“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要留住“困惑”,不僅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更要善於用自己的話,把困惑“說”出來,“記”下來。

如何提問

一是利用“假如”提出問題,即對一個假設的情境加以思考提出問題,可用人、地、事、物、時(過去、現在、將來)的假設發問。例如,“假如這個問題少一個條件,能不能解答…這件事情假如放在現在,將會怎樣”

二是利用“替代”提出問題,即用其他的字詞、事物、含義或觀念取代原來的資料提出問題。例如.學習《拾貝殼》時,可以提問:“本課主題是《拾貝殼》,能否用‘撿貝殼’來替代呢''”又如,學習《觀潮》時,可以提問:…觀潮’能否用‘觀錢塘江’來替代呢”

三是利用“除了”提出問題,即針對原來的資料或答案,突破常規,另辟蹊徑地提出問題。例如,“除了黑板上所寫的方法.還有哪些方法”“除了上麵的解法,還有其他的解法嗎?”“這篇作文題目除了以上幾個角度,還有沒有其他的角度可以寫”

四是利用“可能”提出問題,即利用聯想推測事物的可能性提出問題。例如,“這道題目可能有幾種解法?”“這個問題還有更簡捷的解法嗎?”“課文結束還可以有幾種方法”

五是利用“想象”提出問題,即充分運用想象力來想象未來的事物,在想象中提出問題。例如, “能想象一下10年後的黃河,將是怎麼樣的嗎?”

六是利用“類推”提出問題,即將兩種事物、觀念或人物作直接的比擬,在比擬中提問。例如,“人們用花來象征一個城市的精神.花還可以象征什麼…‘文章用蜜蜂象征什麼”

七是利用“比較”提出問題,即就兩項或多項事物比較其異同。

八是利用“五W—H”提出問題,即利用英文中who(誰)、what(什麼)、why(為什麼)、when(什麼時候)、where(哪裏)、how(如何)作為發問的題目。

7.妙法促進思維力

在學習中要勤分析、多思考。無論對什麼問題應從多角度著手分析,善於找出它們之間的聯係,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因此,學習中掌握和運用一係列思維的規律和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成功的重要手段。

1.求全思維法

求全思維法,就是在學習活動中,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思維,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

這種思維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人們思維的全麵性上.即思維內容全麵、廣泛具有多維性,但又不是麵麵俱到,不分主次。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方麵,而每一方麵都反映出問題的一部分,再把這些部分綜合起來,就可以得到對該問題的全麵認識。這種學習方法是學習解決複雜問題所必要的。

設疑、激疑法

設疑、激疑法,就是通過仔細考察和深入思考,從不同角度對某一問題提疑問,通過疑問來激發思維活力、探討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多提出疑問,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發展智力的良方。

要經常鼓勵自己想問題,多“設疑…‘激疑”,這樣腦子就會越用越活.越用越聰明,思維的惰性就消失了。

概括思維法

概括思維法是在頭腦中把抽取出來的事物的一般屬性或本質屬性聯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