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說:“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了一樣盲日摸索。”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談到方法問題時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愛因斯坦有一個公式:A=x Y 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這形象地表明,成功是三個變量的綜合效應。而科學的方法是高效率達到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樣,對學生來說,花同樣多的時間學習,有的學生效果顯著,而有的學生一無所獲或獲得甚少,道理就在於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如果你隻掌握有限的知識,而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就像一隻沒有翅膀的小鳥,永遠不可能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其學習範圍是非常狹小的。這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最終會成為“現代文盲”。

5.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如果說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那麼學習方法就是穿在腳上的鞋,鞋合你的腳可以使你走得更遠,同樣,隻有舍適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取得最大的成功。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多認為在學生期間.最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教育人士薄南翔先生有過一個生動地比喻。他說:“一個獵人到森林裏去打獵,要準備獵槍和幹糧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裏,隻知道積蓄知識,而不懂得與此同時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那麼,他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就像獵人走進森林,隻帶幹糧沒帶獵槍一樣。沒有獵槍,幹糧帶得再多,也會很快地消耗殆盡。如果有。枝獵槍.並能運用自如,那麼還愁沒有吃的嗎?”這番話深入淺出地說明了掌握學習方法對學生的重要價值。

學習方法需要因人而異。學習是個人的事情,適用於別人的方法未必適用於自己,而且不同的學習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學科。學習曆史的最好方法,不一定是學習物理、化學的最好方法。

韓淩同學是貴州省高考理科特優者,他對學習的體會是:“高中的課程比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點,學習方法決不能千篇一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巾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途徑。”

學習的成功不僅要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同樣的時間裏,某些學生能比另一些學生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做起來更輕鬆。無疑,這主要是個能力問題。但能力絕不是唯一的因索,方法的有效性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個初中生剛入學時學習成績一般,可是不久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乖¨全年級就名列前茅了,不少人學成績比她高,甚至比她還用功的學生,都遠遠地落存了她的後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她掌握了一套科學的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她把學習過程總結為“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後消化,階段複習”四個環節,前三步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最後一步她每星期進行一次或每單元進行一次。她認為在這四個環節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隻有經過理解、“消化”,知識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

學習方法上,要擇善而從,更要敢於堅持。如果你選擇了一種適合自己並確實有效的方式,那就堅持下去。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優勢,知道什麼更適於自己。大到文理分科時的選擇、學科的側重,小到作息時間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