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誇中外法。他主張讀書麵要廣一些,~-4"-中外的書都要讀。“把古誇結合,中外結合.變成我的。像吃牛肉也好,吃狗內也好,吃下去,把它變成我的肉.這就對了”.
(3)借書摘抄法。摘抄要選擇,在選擇中加深理解。選擇必須分析,通過分析才能掌握要領。徐老在湖南時,聽說書報流通社有《聯共(布)黨史》,就借來讀。在學習下冊時,他就是采用抄讀的方法。但他不是全抄.而是摘抄.並且做詳細的分析.結果他對下冊的理解就比上冊深刻。後來,即使在買書不難的情況下,他也主張抄一點書,因為這樣可以眼、手、心三到.使於深刻理解。
毛澤東的讀書筆記
毛澤東常說讀書要多讀、多寫、多想、多問。毛澤東讀書的“多寫”
就是要多做讀書筆記。他做的讀書筆記有摘錄式、符號式、批注式、日記式、糾謬式、評薦式等多種形式。
(I)摘錄式。毛澤東一直保持著寫這種讀書筆記的習慣。他邊抄錄邊研究.把讀書、抄錄和探討緊密地結合起來。
(2)符號式。毛澤東讀書時常用各種符號標畫在書上.逐字連向用毛筆標上圈、點、單杠、雙杠、又等符號以標明自己的褒貶意見。
(3)批注式。毛澤東在讀《辯證唯物論教程》的兩個版本時,寫在書眉和空白處的批語迭13000字,其中既有時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讚同的評語,更有聯係中國革命實際對某些觀點的jI申、發揮,都是精辟之論。
(4)日記式。1937年毛澤東反複精讀了李迭的《社會學大綱》。他在“讀書日記”的第一篇寫道:“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辯證法’,從1—385頁。誇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曆史唯物論’.387~416頁。”從那以後,他每天認真地記下讀書的進度。
(5)糾謬式。毛澤東時所讀書中的錯誤觀點或引用不當的材料等,也都用筆記的形式加以改正。例如,在《辯證唯物論教程》的旁批中.他用“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等詞句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之處,他在讀書時,對書中錯誤的字和標點也不放過.而且一一加以糾正。
(6)評薦式。毛澤東讀到具有現實意義的精彩篇章時.總是熱心向奎競或黨的領導幹部介紹推薦,有時還動手寫書評。例如,50年代,他讀了(三國誌》“張魯傳”“郭嘉傳”後,就向黨內推薦,並為“張魯傳”寫了400多字的書評。
魯迅的讀書法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彤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一是泛覽。池提倡博采焱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連為止。三是專精。她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九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問這一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一遍一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艾》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複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了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迫做習題,讀完最後一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