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三年半。
今年豬吃羊,種田不納糧。
此民謠,不知何人所作。在清朝末年不脛而走,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特別在“皇城腳下”的北京城內,更是道聽途說,街談巷議。京裏人又喜歡尋根究底:豬吃羊是怎麼回事呢?好在中國自古傳 有“十二屬相”,老年人掐指一算:“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這豬字就是亥年。宣統皇帝戊申登基,至辛亥恰是三年,不就到了麼!”至於“羊”字,有人說是犬羊之性、腥膻之氣,暗指清朝的殘暴統治。也有人掐算說:“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 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午馬未羊,羊指六月,天機不可泄漏也。”反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們都預感到大清皇朝氣數已盡了。
原來滿族入主中原,建立帝國,國號大清,已達二百六十餘年。曆經康熙、乾隆盛世便日趨衰微。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被帝國主義打開閉關鎖國的大門。接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 海戰、八國聯軍進北京,世界列強恨不得把中華神州瓜分殆盡。清朝政府則每戰必敗,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慈禧太後是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擅權專政、窮奢極侈,為 一己之私,對外奉行實國方針;對內則絞殺改革,鎮壓革命,又上行下效,官吏腐敗,民不聊生,於是各地民變蜂起,革命黨紛紛舉事。明眼人都看出,大清皇朝已臨搖搖欲墜、大廈將傾之時。
1908年農曆十月,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同時病危。慈禧臨終宣旨,立光緒胞弟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嗣皇帝,載灃為攝政王。隔日,“兩宮”便相繼駕崩。
此時,小皇帝溥儀不滿三歲。農曆十一月初九日,假紫禁城太和殿行登基大典。宮內太監把溥儀抬到寶座上,攝政王載灃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雙手扶住哭喊的小皇帝,接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溥儀 遂成清朝第十代皇帝,年號宣統。
宣統之父載灃二十五歲,以攝政王名義代行皇帝職權。光緒皇帝遺孀隆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她將光緒遺諭“必殺袁世凱”轉交載灃處理。隻因戊戌變法時,由於軍機大臣袁世凱告密,致使變法失敗, 光緒被慈禧太後幽禁終生。載灃欲殺袁世凱為兄報仇,同時把軍權奪下。載灃先和領銜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商量。奕劻受過袁氏重金賄賂,假意道:“殺袁世凱不難,但如北洋軍造反如何辦理?”更有 軍機大臣張之洞極力勸阻,攝政王載灃猶豫再三,不得已在農曆十二月十一日掛出“宮門抄”:“上諭:袁世凱患有足疾,著即回籍養屙。”
宣統皇帝實乃一三歲小孩,當時隻是玩耍嬉戲而已。無論袁世凱開缺,或是張之洞去世,或是什麼籌備君主立憲,什麼饑民造反、革命黨起義,或是什麼民謠“豬吃羊,羊吃豬”,此等家事、國事、天 下事,他如何理解得?如此蒙蒙然在宮中過了兩年多。至辛亥年,即宣統三年,小皇帝溥儀滿五歲,加上天贈一歲,地贈一歲,文武百官贈一歲,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八歲。這一年元旦朝儀,特為隆重 。太監給宣統穿上金龍袍褂,戴上珠頂冠,掛好朝珠,腳穿粉底朝靴。五鼓,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排列於午門外,小皇帝在攝政王及內監護送下,率諸王公及滿族一品大臣親祭堂子(即拜天地群神)。黎 明回宮,先至奉先殿祭祖;繼至隆裕皇太後寢宮,行禮問安。
然後,小皇帝宣統再乘輦出禦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大禮。辰刻,回乾清宮,高坐寶座之上。庭前鞭聲響過,接著鼓樂齊鳴,演奏“丹陛大樂”,諸王及皇室近支依次到丹墀兩側向宣統行三跪九叩禮… …樂五奏,宣統禦西暖閣,內外諸臣齊集午門內,望毓慶宮行兩跪六叩禮。禮畢散班。好一派四海升平景象。這正是:皇家但願傳承久,萬世一係無盡頭。炮火響震長江畔,武昌舉義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