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姓怎樣看首都華盛頓呢?有這樣一個說法:那些在華盛頓的政治家不了解我們普通百姓的想法。比如,布什說戈爾就是這樣講的。當時,布什是得州州長,他說:“戈爾在華盛頓那麼多年,我卻從來沒有在華盛頓呆過,所以你們選我,一定能夠更好地體現大家的意願。”北京有三環路和四環路,華盛頓也有一條環城高速公路。按照美國人的說法,環路之內的話題,就是指政治家之間討論的問題,實際上不涉及普通百姓所關心的話題。那些話題與環路之外百姓所關心的話題完全不一樣。

袁嶽(Victor Yuan):

華盛頓是一個權力中心,美國又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實際上,華盛頓的服務業大部分是服務於各個利益集團的,比如,有一條街就到處都是各類思想庫。這體現出美國政治像一個集貿市場,可以debate(辯論)。與北京相比,它的經濟功能不突出,但政治和文化功能十分突出。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與紐約比,華盛頓談不上有文化,但文化還是很豐富的。華盛頓的經濟實際上就是為政治服務的。在華盛頓上班的大部分人都與政府有關聯。

袁嶽(Victor Yuan):

首都在中國人心目中有特別的含義。首先,它意味著權力。在曆史上,京官過去意味著最有權力的大臣。無論封疆大吏多麼有本領,最重要的大臣還是從首都來的欽差。京城集中了最豐富的資源,許多人最終的夢想都要在京城實現。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對權力的集中程度比華盛頓更高。從文化角度來說,北京集中的文化資源也是最多的。在北京生活過的人覺得其他地方都是“文化沙漠”。北京還具有經濟的功能,它在建設和發展中利用了自身的特殊地位。

除此之外,北京還有一些體現區域文化的特點。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管理嚴格,教育水平較高,政府管製嚴格。珠江三角洲,政策靈活,管製不是特別嚴,發展空間較大。北京則吸引了大量知識分子。近20年來,在北京成名的人物非常多,比較而言,在上海成名的人相對少一些。北京為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北京很容易獲得資源,既接近權力,又有相當大的空間。

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社會權力有分化的傾向。在以前的官本位時期,北京的影響力更大。現在經濟的發展、國際投資的增長,比如在上海、香港和廣州,經濟發展迅猛,這些城市也吸引了許多人。許多年輕人都傾向於選擇更多的商業機會。現在,北京的影響力正在逐漸被分散。

北京還有其他一些特點,比如,它是中國移民程度最高的城市。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這種移民也從來沒有停止。那時候,許多優秀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去北京。而在上海,移民出現過停滯。所以,北京人之間的討論通常更具有廣泛性。在北京,媒體數量很大,有更多的溝通工具,可以讓你更多地思考各類問題。北京的出租司機發表的意見也很有價值和特點。從城市管理來說,北京本地化色彩很濃。北京的管理水平在總體上不是很高。比如,在設計社區、發展產業模式、政府辦事風格以及公共管理人員辦事能力方麵,從幾個大都市的比較來看,北京不是處在很高的水平上。與香港、上海,甚至深圳這樣的新興城市相比,北京在許多方麵還處在比較落後的水平上。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