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講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沒有哪個人是天生的演說家,想要麵對公眾從容地發表自己的演講就必須建立自信,培養勇氣,克服恐懼,從基礎來了解當眾講話的藝術,使自己有能力在各個場合發表談話並博得讚譽。所以從現在開始努力提高你當眾講話的能力吧!
第一節當眾講話的素質要求
要具備優秀的口才首先要提高和豐富素質修養,一個人的素質、能力如何,不僅會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而且還直接影響講話的效果,甚至影響到工作的成敗。
一個人的素質、能力如何,不僅會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而且還直接影響講話的效果,甚至影響到工作的成敗。因此,提高和豐富自己的素質修養,也就成為每一個有誌於學好講話、提高語言水平的人必須要麵對的問題。德國詩人海涅曾經說過:“言語之力,大到可以把墳墓中的死人喚醒,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人,把巨人徹底打垮。”哲學家尼采也說過:“引起風暴的是最沉靜的語言”,語言真的會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因為語言的掌握者擁有真理、擁有才能和智慧。語言的影響力、感召力和鼓動力來源於講話者的思想、學識、智慧、才華和口才技巧。一個知識淺薄、孤陋寡聞、不善言辭的人,是不可能使自己的語言產生如此大的作用的。所以,要想具備優秀的口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文化素質
(一)文化素質的含義
文化素質的含義有幾種,我們這裏所提的當眾講話者的文化素質,是指講話者既要有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素質,又要有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就當眾講話者來說,擁有良好的文學、藝術素質可以使講話更具感染力,更具藝術性。因為文學藝術是特定文化在藝術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他們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文學藝術它能使講話者的文化素質呈現為一種藝術的形態。在古希臘把“藝術的最高形式稱之為演講”,顯而易見,一個優秀的講演者是不能沒有藝術修養的。教育素質是指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對教育知識和教育理論的掌握與應用的熟練程度。而教育又是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講話者最好是受過高等教育、受過係統訓練的有知識、有文化修養的人。
講話者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是他文化素質的體現,他的講稿是否精彩,講話是否生動,大都是取決於講話者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駕馭和靈活運用能力。
(二)如何培養文化素質
當眾講話需要良好的文化素質。阿拉伯演講家伊斯巴哈尼在《人生就是奮鬥》中說:“缺乏智慧的靈魂是僵死的靈魂,若以文化和學問來加以充實,它就能恢複生氣,猶如雨水澆灌荒蕪的土地一樣。”我國漢代的學者王充在他的《論衡》一書中也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可見文化對於一個人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如何,既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又影響到他的整個主體素質的優劣。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講話者就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文化素質。但文化素質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經過後天的學習和培養出來的。
首先,向書本學習。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曾經說過:“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而赫爾岑是這樣說的:“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所以,我們應通過對書本的學習,讓凝聚著人類文明精華的書籍走進我們的生活,充實我們的頭腦,提高我們的素質。讀書的範圍應當廣泛,包括文學、曆史、哲學、經濟、管理、法律、美學、社會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等,當然也包括有目的、有重點的閱讀一些口才學、論辯學、語言學等書籍。
其次,從實踐生活中學習。人都說社會是個大煉鋼爐,想要鍛造成為好鋼就要融入煉鋼爐中,因而要想提高文化素質不僅要從書本中學習,更要及早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人民群眾之中,融入到整個社會之中,在現實生活之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文化素質。譬如,你要去農村企業講話,你得了解農村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文化方麵的知識;在部隊講話,你得熟悉軍人和軍營生活;麵向大學生講話,你得了解高校生活、大學生的喜怒哀樂以及大學校園文化的有關背景等。
總之,沒有文化素質或是文化素質太低,對於當眾講話的效果就會有一定的製約,其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是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的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