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紹棠一次在作報告時,有人遞上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共產黨不是偉大、光榮、正確和戰無不勝的嗎?為什麼連‘現代派’和‘存在主義’都要抵製,怕得不得了呢?”劉紹棠看後,忽地一下站起來問道:“你們說我身體好不好?”他紅光滿麵,體魄健壯,大家異口同聲說他身體“棒!”這時,他再問道:“那麼你們說我為什麼不能吞蒼蠅呢?”劉紹棠的這番演說博得全場一片掌聲。坦率地說,劉紹棠所麵臨的場麵是令人不快的,也是不易應付的,如果從正麵論述抵製西方錯誤思潮的意義,未必會使寫條子的人心服,而他卻是提出一個問題進行反問,把自己的觀點寓於類比之中,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博得全場掌聲。
2.裝傻充愣的幽默方式。
裝傻充愣是答非所問的一種,即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利用語言的歧義性和模糊性,故意錯解對方的意思,問東答西。這種方式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往往會出奇製勝,產生特別的幽默感。
牛津大學有一位叫做艾爾弗雷特的年輕人,有次在同學麵前朗誦了一首新詩。同學查爾斯說:“艾爾弗雷特的詩我很感興趣,不過,我好像在哪本書中見過。”艾爾弗雷特很惱火,要求查爾斯道歉。查爾斯說:“我說的話,很少收回。不過這一次,我承認我是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弗雷特是從我讀的那本書上偷來的,但我到房裏翻開那本書一看,發現那首詩仍然在那裏。對不起!”詩被抄襲,發表的原印刷物當然還在,查爾斯用偷東西的邏輯推理說明抄襲一事,創造了以上妙趣橫生的笑話。
3.運用比喻的幽默方式
比喻是導致幽默的重要方法。比喻可以表達生動、具體、形象,在講話中,那些讓人感到恰當別致、出乎意料的比喻是導致幽默的最佳材料。
《笑林廣記》中有這麼一則笑話:一縣官拜見上司。談完公事後,上司問:“聽說貴縣有猴子,不知都有多大?”縣官回答說:“大的有大人那麼大。”縣官自覺失言,趕忙補充說:“小的有奴才這麼小。”這裏,縣官情急之中言語失禮冒失之後趕快補救,用比喻的方法貶低自己,以示道歉,令旁觀者啞然失笑。用比喻進行幽默要自然得體、不露痕跡,給人以天衣無縫之感,方可令人發笑。
4.刻意誇張的幽默方式。
運用誇張時需要一種調侃、達觀的態度,可以運用大詞小用、莊詞諧用等方法。
誇張常用來吹牛,吹牛者神吹海聊,以博一樂。有兩個人相互吹噓自己國家的橋高。
甲:“在我們國家的那座橋上,一個人如果想自殺,十分鍾後才能落水淹死。”
乙:“這算什麼?在我們國家的那座橋上,一個人想跳下去自殺,你猜他是怎麼死的?是餓死的。”有兩個人相互吹噓自己國家的機器技術先進。
甲:“我們國家發明了一種機器,隻要把一頭豬推到機器的入口處,然後轉動把手,香腸便會從機器的另一端源源不斷地出來。”
乙:“這種機器早已過時了。我們國家現在發明了一種機器,如果你覺得香腸不合口味,隻要將把手倒轉一下,豬便會活蹦亂跳地從原入口處退出來。”真正的神侃海吹,聽眾不笑痛肚皮才怪。
5.詭辯的幽默方式
一般的詭辯是讓人厭惡的,但如果我們詭辯利用的奇,利用的巧妙,那就可以收到出奇製勝的幽默效果。
下麵,我們看看智者阿凡提的一則詭辯故事:阿凡提當理發師,大阿訇來剃頭,總是不給錢,阿凡提想找機會整治他一下。有一天,大阿訇又來理發。阿凡提先給他剃光了頭,在刮臉的時候,問道:“阿訇,您要眉毛嗎?”“要,當然要!”“好,您要我就給您。”阿凡提說著“嚓嚓嚓”幾刀,就把阿訇的兩條眉毛刮了下來,遞到他手裏。阿訇氣得說不上話來。“阿訇,胡子要嗎?”阿凡提又說。阿訇連忙改口說:“不要!不要!”阿凡提連聲說好,又是幾刀,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來。阿凡提利用“要”的多義施展詭計,故意誤用,逗得阿訇左右為難,連連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