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稅收籌劃的理論與方法(4)(1 / 3)

[2]納稅人企業。以企業納稅人為稅收籌劃受益人進行稅收籌劃需要了解如下情況:

企業組織形式。不同企業組織形式的納稅稅種、納稅金額、申報納稅辦法往往有所不同,故了解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對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製訂有針對性的稅收籌劃方案。我國的企業形式有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全民所有製企業和公司製企業,此外還有視為企業管理的個體戶。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對納稅影響相當大。除了了解企業組織形式,還須了解企業內部的機構組成。

財務情況。企業稅收籌劃是要合法和合理地節減稅收,因此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基礎。以會計報告和會計報表形式反映出來的企業財務狀況從資金的運動方麵展現企業的全貌,而納稅本身則是資金從企業的流出。隻有全麵和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情況,才能製定出適合企業狀況的節稅計劃。

投資意向。投資有時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而不同規模的投資額有時又會有不同的稅收優惠。投資額與企業規模(包括注冊資本、銷售收入、利潤等)往往有很大的關係,不同規模企業的稅收待遇和優惠政策有時也是不同的。我國稅法體係中對一些投資方向有稅收引導,比如,高科技的投資方向、第三產業的投資方向等。了解納稅人企業的投資可從產業稅收優惠方麵對其提出納稅建議。

對風險的態度。不同風格的企業領導對籌劃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開拓型領導人往往願意冒更大的風險節減最多的稅,穩健型企業領導人則往往希望在最小風險的情況下節減稅收。了解企業對風險的態度,可以製定出更符合企業要求的稅務計劃。

納稅曆史。了解企業以前和目前的有關稅務情況,包括有關納稅申報、所納稅種、納稅金額等納稅情況,對製定企業未來的納稅計劃會有很大的幫助和借鑒。

(2)了解納稅人的要求。

納稅人對稅收籌劃的共同要求肯定是盡可能多地少納稅。少納稅的目的說到底是增加納稅人的財務利益,而在這一點上,不同納稅人的要求可能是有所不同的,這也是稅收籌劃必須注意的一點。

[1]要求增加短期所得還是長期資本增值。納稅人對財務利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要求最大程度地節約每年稅收成本,增加每年的納稅人可支配的稅後利潤;另一種是要求若幹年後因為采用了較優的納稅方案,而達到所有者權益的最大的增值;第三種是既要求增加短期稅後利潤,也要求長期資本增值,“魚”和“熊掌”要兼得。對不同要求所進行的稅收籌劃也是有所不同的。當然,稅收籌劃未必能完全達到納稅人的要求,但了解納稅人在財務收益方麵的打算仍是必需的。

[2]投資要求。

有些納稅人隻有一個投資意向和取得更大財務收益的要求,這時候稅收籌劃人可以根據納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籌劃,提出各種投資建議。但有時納稅人對投資已經有了一定的意向,包括投資項目、投資地點、投資期限等,這時稅收籌劃人就必須了解納稅人的要求,根據納稅人的要求來進行籌劃,提出投資建議或提出修改納稅人的要求的建議。

[3]根據納稅人的要求取得資料。無論是外部稅收籌劃人還是內部稅收籌劃人,其專業知識往往都還不足以應付納稅人的各種不同的具體要求,但在納稅人明確了其要求後,他們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取得有關資料。這些有關的稅法和政策等資料有時可以無償取得,有時需要有償取得。稅收籌劃人取得稅收法規資料的途徑有很多,下麵簡單介紹幾種:

從征收機關得到寄發和主動索取稅收法規資料。

通過政府網站查詢免費電子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