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個人所得稅籌劃經典案例分析(6)(1 / 3)

一、第十三條修改為:“稅法第四條第三項所說的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二、第十八條修改為:“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說的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義務人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合同規定分得的經營利潤和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所說的減除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1600元。”

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四、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稅法第六條第三款所說的附加減除費用,是指每月在減除16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減除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數額的費用。”

五、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六條,修改為:納稅義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二)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納稅義務人辦理納稅申報的地點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的管理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製定。”

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稅法第八條所說的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個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

“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管理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製定。”

同時,對條文的順序作了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的規定,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稅法第一條第一款所說的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的個人。

第三條 稅法第一條第一款所說的在境內居住滿一年,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中國境內居住365日。臨時離境的,不扣減日數。

前款所說的臨時離境,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中一次不超過30日或者多次累計不超過90日的離境。

第四條 稅法第一條第一款、第二款所說的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是指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所說的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是指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第五條 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為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轉讓中國境內的建築物、土地使用權等財產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四)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五)從中國境內的公司、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第六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個人,其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以隻就由中國境內公司、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支付的部分繳納個人所得稅;居住超過五年的個人,從第六年起,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