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半年以來,排隊買基金成了銀行的一大景點。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基金是個“好東西”,並且紛紛加入到基金持有者的行列,形成了“滿城盡是新基民”的格局,據統計,中國“基民”隊伍目前已擴大至1700萬人。

再來看看基金業的盛況:據2006年5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287隻基金的年報顯示,2006年基金共實現淨收益1248.30億元,年末浮盈1465.06億元,全年為投資者貢獻投資收益2713.36億元。而在2007年的持續“牛市”中,僅第一季度,基金新增開戶數就高達374.42萬戶。在第二季度的“五一”節前基金業又掀起一波小高潮。博時第三產業基金、華商領先企業基金、工銀瑞信增強收益債券基金、國泰金牛創新成長基金和華夏藍籌核心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等先後集中發行,其發行規模上限達到410億元。

基金投資者隊伍還在不斷擴大,基金市場規模還在迅速“膨脹”。為什麼基金會如此火爆?

這是因為投資基金是當今老百姓最好的理財之路,最穩妥的以錢生錢的聚財之路。錢存銀行,令人不甘心;炒股票,令人不放心;做地產,令人不安心;隻有買基金,才是最省心的。的確,與目前其他的各種投資方式相比,基金所具有的分散風險、專家理財優勢,會使得基金必將成為未來中國老百姓的最佳理財工具。

但是不少新基民對於基金產品的特性、自身的財務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並無清晰的認識,看到別人賺了錢,便懷著“發財夢”興衝衝地入常如果他們既缺乏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沒有承受風險的準備,一遇基金淨值大幅調整,自然手足無措。

因此,對於新基民來說,如何正確地認識基金,掌握基金的相關知識,了解基金投資中的收益和風險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書以新基民為讀者對象,從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入手,全麵係統地介紹了買賣基金的基礎知識,以及基金的運作程序和實戰技巧,同時重點講解了選擇好基金的種種方法,列舉了基金投資中的誤區,並且講述了基民在基金市場中獲利的故事,最後以2006年金牛獎基金經理人的語錄作為結束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讀者通過本書了解基金投資理財中的方方麵麵,以及最重要的思考方式,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同時,由於編者的水平與時間的局限,以及市場的瞬息萬變,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還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