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站在路邊等出租。整整半個小時,空曠的大路上連車影子都看不見一個,他這才終於體會到一點為人師的感覺,可謂心急如焚。好不容易遇見輛拉客的黑車,加到五十塊錢才答應去茉莉路。
他已經在這個城市整整呆了七年,可主要的活動範圍絕不會超過學校方圓五百米。這個在周邊城市都很有些名氣茉莉路,真是頭一次來。
此時已經是半夜兩點,仍有些通宵營業的酒吧門口,閃著忽明忽暗的霓虹燈。街上人氣頗旺,有年輕的情侶攜手走過,還有三三兩兩的人群,窩在角落裏抽煙說話。
陶可一眼望過去,不禁有些泄氣:“這麼多店…”
這城市是怎麼了!某書生心想:放著那麼多聖賢書不讀,跑到這資本主義的地兒來燒社會主義的錢。
他掏出花名冊,認認真真再看了照片,便義無返顧衝進了第一家。可剛邁進去沒兩步,震耳欲聾的音樂聲立刻把他轟了出來,驚得他幾乎沒了勇氣。在他的意識中,酒吧就像西方電影裏一樣,是個安靜而私密的場所,卻不知酒吧在中國落地生根後,早已悄悄同化了舞廳和卡拉OK。
陶可煩躁地撓頭,他有個弱點:怕吵。但凡書讀的太多的人,都有些怕吵,就算是自己說話,也是低聲輕語,像是怕嚇著自己似的。
陶可在回學校和繼續尋找之間掙紮好久,終於決定還是留下來:不管那學生本人怎麼想,至少是對他的父母負責。一對年近半百的夫婦,是職工農民也好,是白領官員也好,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總是不容易的。他們在家裏滿心憧憬,以為你勤於學習,成人成材;你卻在外胡天黑地,揮霍青春。捫心自問,你對得起誰?
陶可歎了口氣,撥通了葉臻的電話。
葉臻的聲音聽起來有些責怪:“你怎麼還不睡!”
陶可喃喃說:“老師…”
葉臻說:“一聽這個稱呼就知道你有事求我,怎麼了?”
陶可艱難開口:“你借兩個碩士生給我吧…”
“?” 葉臻說:“這麼晚讓我上哪兒找人去,你遇到什麼困難了?”
“…”陶可支支吾吾:“學生丟了…”
“在哪兒?”
“茉莉路。”
“酒吧街?”
“嗯…”
“你別離開,” 葉臻收線前說:“站在某個標誌性建築旁邊,等著。”
陶可看著電話發了一會兒楞,便靠著一棵樹站著。踢了十五分鍾石子後,葉臻的車到了。
“若不是刻意尋找,我絕對發現不了掩藏在黑暗裏隻露出一雙綠熒熒眼睛的你。”
陶可哭喪著臉,遞上學生照片:“就是這傻小子。”
葉臻斜了一眼:“這要是我的學生,早勸退了。”
陶可說:“葉臻你就別說狠話了,幫我找找吧,要不然許大炮非抽我的筋不可!”
葉臻看著天說:“有事相求,‘老師、教授’喊得歡;一不如意就直呼名諱,毫不客氣。”
陶可把名冊往褲袋裏一插:“出發!”
葉臻看著他的背影,突然溫暖的想笑,想伸出手擁抱他瘦瘦的身體,但還是遲遲疑疑地壓抑住了。
還不到時候,他緊握著自己的手:等一等,再等一等…
事實殘酷,陶可受不了嘈雜的音樂聲,難道他的老師就受得了麼?偏偏酒吧裏燈光昏暗,各種射燈光怪陸離,就算貼著臉也看不清對方的麵目,更何談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