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
六個大國,居然被地處西北的秦國各個擊破,這一曆史事實,千百年來引起曆史學家極大的興趣,論述的文章很,蘇旬的《六國論》便是一篇。其實,有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六國雖然強大但不團結,甚至彼此隔岸觀火,勾心鬥角,這九不是六比一的對壘,而是一比一,甚至零點幾比一的對壘了。這種貌似強大而其實一盤散沙的現象,我們平時不是也看得多嗎(可用於“團結”“協作”等方麵的作文)
《遊褒禪山記》
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績,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業的頂峰,不少人還在做著這樣的白日夢。宋代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偉、瑰怪排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朋友,不要在平地觀望了,到“險遠”處去尋求一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吧。(可用於“努力”“追求高遠”等方麵的作文)
自信是一種良好的素質,盲從則是可悲的行為。要想不盲從,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過一次;他十分後悔的盲從,他曾與四位朋友去遊褒禪山的一個山洞,“人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本來還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說“不出,火且盡”,結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後,大家才發現,“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板夫遊之樂也”。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令人後悔的事嗎(可用於“自信““盲從“等方麵的作文)
誌、力、物三者,可以說是我們成功的三大要素。有遠大的誌向,還得有真才實學,最好還獲得某些幫助,或者良好機遇。王安石在遊褒禪山時,就悟出了這個道理;“有誌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誌與力廣……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樣(可用於“成功的要素”“誌、力、物”等方麵的作文)
《伶宮傳序》
古之英雄豪傑,不少就栽倒在太平享樂之中,如後唐莊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歐陽修感歎道:“優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樣栽倒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嗎(可用於“反後倡康”“自律”等方麵的作文)
《石鍾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不經調查即道聽途說,或瞎指揮,肯定誤事。蘇軾為了弄清石鍾山命名的來由,“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雖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為就值得讚揚。(可用於“調查研究”“科學態度”等方麵的作文)
《五人墓碑記》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如果“五人”不是“激於義而死”,以他們“草民”“蟻民”之身,又怎會讓張溥寫出《五人墓碑記》而流傳至今,讓我們也記住他們的壯烈行為(可用於“愛國為民”“追求真理正義”等方麵的作文)
《病梅館記》
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睫。應試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許多隻能是“高分低能兒”,是病態的苗子,如同龔自珍筆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製度,推行素質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於“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麵的作文)
《古詩背誦篇章》
原以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為隻是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