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失調,如經氣不通所致。在病痛處拔罐,就可以調整經絡功能,使經氣通暢,通則不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地目的。

(二)遠端拔罐

就是在遠端病痛處拔罐。這遠端部位的選擇是以經絡循環為依據,刺激經過病變部位經絡的遠端或疼痛所屬內髒的經絡的遠端,以調整經氣,治療疾病。如牙痛拔合穀,胃腹疼痛拔足三裏,頸椎疼痛拔足三裏等。

(三)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因此,根據病變特點特點來選擇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關等有退熱作用。如治療發熱時,可以在上述部位處拔罐。內關對心髒有雙向調節作用,如心跳過緩,過急可以選擇此穴。

(四)中間結合,強調脊椎

1.頸椎部是指頸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療頭部,頸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變合功能異常。如頭暈,頭痛,頸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2.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療心,肺,氣管,胸廓的病變。如心悸,胸悶,氣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療肝,膽,脾,腸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區脹痛,膽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腸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療腎,膀胱,生殖係統,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變。如腎炎,膀胱炎,痛經,帶下,陽痿,腰椎增生,椎間盤帶脫出,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癱瘓,疼痛等病症。

拔罐療法必選俞穴

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門。

3.呼吸係統:風門,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環係統:心俞,腎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係統: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腸俞,天樞,關元,膽俞,阿是穴。

6.泌尿係統:肝俞,脾俞,腎俞,膀胱俞,中極,關元。

7.內分泌係統: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中脘,關元。

8.神經係統:心俞,厥陰俞,肝俞,脾俞,腎俞。

9.腦血管:心俞,厥陰俞,肝俞,脾俞,。

10.運動係統:肩髃,肩貞,肩中俞,肩外俞,環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膚係統:風門,肺俞,肝俞,阿是穴。

8.什麽是阿是穴

穴位分類名。指以壓痛點或其他病理反應點作為針灸治療的穴位。又名不定穴、天應穴。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

中醫以病痛局部或敏[gǎn]反應點作為針灸治療部位的腧穴。又稱天應穴、不定穴。《靈樞·經筋》說:“以痛為輸”,即根據痛的部位來定位。阿是穴這一名稱,是《備急千金要方》開始提出來的。它既無具體的穴名,又無固定的位置,臨床上多用於疼痛性病證。阿是穴在疾病診斷上也有一定參考價值,如在足三裏下1~2寸間有明顯壓痛,結合臨床右下腹部疼痛等體征,有助於闌尾炎的診斷。

阿是穴的存在有兩個講法:

相傳在古時有中醫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無意中按到病者某處,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緩。醫者於是在該處周圍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這裏,是這裏了。”醫者加以針灸,果然使病程轉好。於是把這一個特別的穴位命名為“阿是穴”。

根據中醫學著作《千金要方》裏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裏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成痛處,即雲阿是。灸刺借驗,故雲阿是穴也。”也就是說,用針之時未必一定要紮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話,紮在合適的地方,如果能夠達到效果的話就可以。這些特殊的痛點就稱之為“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