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八、內關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曆經上、中、下三焦,對肺髒、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九、合穀
合穀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麵部。合穀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麵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於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20.拔罐常用的穴位
1. 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門。
3.呼吸係統:風門,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環係統:心俞,腎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係統: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腸俞,天樞,關元,膽俞,阿是穴。
6.泌尿係統:肝俞,脾俞,腎俞,膀胱俞,中極,關元。
7.內分泌係統: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中脘,關元。
8.神經係統:心俞,厥陰俞,肝俞,脾俞,腎俞。
9.腦血管:心俞,厥陰俞,肝俞,脾俞,。
10.運動係統:肩髃,肩貞,肩中俞,肩外俞,環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膚係統:風門,肺俞,肝俞,阿是穴。
21.常見病的走罐路線
一般來說,走罐的方向是根據肌肉,神經走向及長期拔罐經驗總結出來的。
1)手太陰肺經拔罐路線
2)手陽明大腸經拔罐路線
3)手太陽小腸經拔罐線路
4)手少陽三焦經拔罐路線
5)足陽明胃經拔罐線路
6)足少陰腎經拔罐線路
7)足太陰膀胱經拔罐路線
8)足太陰脾經拔罐線路
9)手厥陰心包經拔罐線路
10)手少陰心經拔罐線路
11)足少陽膽經拔罐線路
12)足厥陰肝經拔罐線路
13)任脈拔罐線路
14)督脈拔罐線路
22.拔罐可以預防暈車暈船
暈車暈船為常見病,主要表現為乘車乘船過程中或之後,出現眩暈、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全身無力等症狀。本病雖非大病卻給病人帶來許多不便。本病的發生,多因身體虛弱,心脾虧虛,氣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頭目失養;或因過食肥甘厚味,痰濕壅盛,上蒙清竅;或素體陽亢,加之精神緊張,氣鬱化火,上擾清竅。以上幾種原因往往彼此影響、
治療本病當以健脾胃、補養氣血為主要原則,采用真空拔火罐的針罐法或留罐法,如果在乘車乘船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症狀,沒有條件進行拔罐治療時,可臨時用玻璃杯、小藥瓶代替拔罐,采用投火法治療,也會起到同樣的效果。或者在以上穴位上采用指壓的方法治療,暈車暈船的症狀都會明顯減輕或完全緩解。
23. 拔罐能預防保健
科學實驗證明,拔罐有助於增強人的免疫力。
以下是刮痧拔罐能有效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頸椎大椎穴(手法主要用留罐)
注:科學實驗證實,刺激大椎穴對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針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補體效價,單針大椎穴可使白細胞增加。艾灸或電針大椎、足三裏等穴,可提高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針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髒網狀內皮係統吞噬功能亦增強,吞噬能力最高可達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