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場合說不恰當的話的員工。”
這家公司的做法固然有矯枉過正之嫌,但留給王女士的思考則是:在不恰當的場合,說一句不恰當的話,也會因此丟掉飯碗!
無論是說話還是問話,都要注意把握好場合的分寸。不看場合,不注意分寸,一味地隨心所欲,口無遮攔,這是很拙劣的。從那對新老教師的一段對話,到王女士的問話,僅此兩例,我想就足以說明場合是說話分寸的試金石——這是普通的常識。這個常識所能提醒世人的是:場合與說話分寸的對應關係全在於理解。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這不是真理,但一定是道理。由此看來,那些迄今為止仍不把場合分寸當回事的人真該好自為之了!
---------------
演講成敗重在分寸(1)
---------------
登台演講,這可不是人人都能完成的事;即使能完成的,也未必每個人都算得上是成功地完成。那麼什麼樣才稱得上成功的演講呢?一句話: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講,或者是給聽眾帶來心動力量的演講,才稱得上成功的演講。
無疑,作為演講者,思想、道德和口才三方麵素質都是必備的,然而僅有這三方麵的素質還不夠,還必須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演講的分寸。如何把握分寸呢?還是一句話:根據聽眾的心理期待。演講的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用語言的影響力說服聽眾;二是用語言的召喚力鼓舞聽眾。如果這兩方麵的目的都沒有達到,你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你演講的分寸出了問題。
由此看來,一個不會把握分寸的演講者無論在什麼時候發表什麼演講,都很難贏得熱情的掌聲,因為他的演講根本就不受聽眾的歡迎。那麼,應該怎樣做才算是把握了分寸呢?要想把這個問題回答完整,恐怕得由一位專門的人士花一本專著才能完成。而我隻是想在這裏講一般人最常犯的三個毛病:一是黃婆纏腳帶,又臭又長;二是口訥讀講稿,動作露怯;三是不懂裝懂,漏洞百出。
黃婆纏腳帶,又臭又長這是演講者之大忌。俗語說,“油多也壞菜”。炒菜用油過多,就會讓人膩味。演講也是如此。能短則短的話,非得花大把時間且談且論,其結果隻會使人倒胃口。比如在公共場合發表長篇大論,滔滔不絕,總想用語言的觸角抓住每一位聽眾,其動機自然令人欽佩,但必須明白,並不是每一位聽眾都樂意聽長篇大論的。很多人把他們單位的領導做報告比喻“黃婆纏腳帶,又臭又長”,從中就不難看出大多數人對長篇大論演講者的反感。一般聽眾更願意聽的是演講者能用最簡短的語句把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明白。若是像一些大國企領導人做“八股式”年終總結報告那樣,先由秘書花N天時間寫出提綱,上台發言時則開篇講大形勢大環境,接著理論聯係實際,講若幹個大標題,每一個大標題下又有若幹個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後麵還有若幹個基本點,每一個基本點講完仍意猶未盡,你說誰在底下聽了不昏昏欲睡?
成功的演講者大抵都能抓住聽眾的心理,把自己的思想濃縮成最簡單的語言,句句擲地有聲,分寸俱佳,在聽眾平靜的心湖裏激起層層波浪,這就很值得稱道。
簡短的演講,不允許拐彎抹角、旁生枝節,必須抓住精髓,巧做對比,以求一語中的。請看我國著名新聞記者、政治家、出版家鄒韜奮先生於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魯迅先生大會上發表的十分簡短卻極有分寸的演講:
今天天色不早,我願用一句話來紀念先生:許多人是不戰而屈,魯迅先生是戰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