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僅此一句話的演講,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它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既有對當時各種戰線上“不戰而屈”的投降派的譴責,又有對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勇敢戰鬥、絕不屈服的品格的讚頌。“不戰而屈”和“戰而不屈”,同樣4個字的不同組合,成為衡量一個人有沒有硬骨頭精神的試金石。這極其精練的一句話演講,巧妙地采用了鮮明的對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偉大。盡管隻是一句話,卻激發了人們奮起抗爭的勇氣,鼓舞人們以魯迅先生為榜樣。
口訥讀講稿,動作露怯就像埃菲爾鐵塔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打造一個演講家的才能也絕非一日之功。演講家不但要思維靈敏,而且要有禮有度地切入話題,使聽眾會心悟解;除此之外,演講者的動作也是不能忽視的。演講演講,“演”字是關鍵。“演”要靠動作來完成。有了合理的動作,才能使演與講相得益彰,使演講的內容增強影響力。可想而知,如果一段精彩的話通過一個口訥的人去講,那就無異於宣讀;如果動作與演講之意不搭配,丟失了分寸,那就更像小醜登台,讓人胃口倒盡了。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第一次上台演講時,口訥得沒治,滿臉通紅,嗓音變調,臉色鐵青,雙腳打抖,連手也不知道該往哪兒放,以至“言行不一”,分寸大失,弄得滿堂哄笑。
再舉個例子。德摩斯梯尼是希臘著名的演講家。他初次登台演講的時候,希望得到掌聲、笑聲。結果笑聲沒有,倒有了掌聲——倒掌——最後他被人轟下台去,原因就是不僅講得實在是不行,而且動作時時露怯。他有聳肩的習慣,差不多每講兩句話就聳一下肩。一個演講者,聳肩這個姿勢多難看!再說,他演講時的氣度也不夠,說一會兒就要長出一口氣。試想,一個演講者動輒就當眾長出一口氣,形象豈不大損?所以聽眾把他轟下去是不奇怪的。
當然,我這裏講的隻是林肯和德摩斯梯尼最初登台時的露怯情景,這兩位後來都成了偉大的演講家。靠的是什麼呢?8個字:克服毛病,努力演練。
不懂裝懂,漏洞百出最容易失分寸的演講者恐怕當屬那些不懂裝懂的人了。這種人大抵屬於愛在公眾麵前作秀者。他們不登台則已,一旦登台便“情緒激昂”,毫無分寸地信口雌黃。自身知識淺薄,又好教導人,這麼一張揚自己,自然要漏洞百出,怎不露怯?
不懂裝懂又管不好自己嘴的人是令人厭煩的。特別是那些混得一官半職者,在長輩乃至真正知識淵博的人麵前,以權壓人,以話壓人,而且不顧他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登台演講的次數越多,給人帶來的厭惡感也就越多。
---------------
演講成敗重在分寸(2)
---------------
應該說,已經有太多類似的教訓足以勸導我們:在自知學識儲量匱乏的前提下不要四處登台班門弄斧,以免把握不住分寸,遺漏要點,使演講漏洞百出,予人笑柄。如果你在某一個團隊裏身居要職,那就更應該對自己不懂的知識或學問不恥下問。這樣做不但不會丟失你的顏麵,而且還會贏得更多的聽眾支持率。
我再舉一個小例子來結束本篇。有一位演講家,講著講著,突然間一個故事的年代忘了,於是他先把故事講完,到最後把問題拋給了聽眾:“大家能否告訴我,這件事發生在什麼年代?”結果聽眾齊刷刷地按著他的設置把年代喊了出來。這個機智的演講者就是剛才我提到的那個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