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電報送到戶村手上的時候是12月7日正午。
戶村是這麼說明的:“從瀨島參謀那裏聽說了在馬來半島已經發生了空戰,戰爭已經開始了,看起來這個時候美國總統來電報也沒有意義”,所以這封電報被他扣住了。送到美國大使館時已經是晚上10點鍾了。
一個少佐參謀,連別國國家元首發給日本天皇的電報都膽敢私自扣留。銷毀你個小小的大尉參謀來的電報還算一回事?
這些佐級參謀的特長之一就是胡說八道,匪夷所思地胡說八道。這麼說吧,隨機挑幾個漢字進行排列組合可能比那些參謀們的胡說還有條理些。比如想去進攻沙特阿拉伯,就說沙特皇室是天皇一家的遠親,什麼成吉思汗是源義經的投胎轉世。一會兒天皇又是猶太人,一會兒又是伊朗王族沿絲綢之路來到了日本,就成了日本的天皇,伊朗的什麼什麼地方的神廟裏有和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相似的花紋就是證據什麼的。
而當時指揮著這場戰爭的,就是這些佐級參謀。
為什麼是這些佐級參謀?這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事情。組成大本營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到底是怎樣運作的?
軍國幕僚——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六十六)
這些佐級參謀們基本上都是1900年前後出生的,沒有經過過戰爭,大正年間(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進入陸軍少年學校,然後是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這樣的經曆。
和他們的將軍前輩們不同。將軍們大多經過日俄戰爭,他們的教材就是日俄戰爭,將軍的“戰爭”和“戰鬥”是一回事。所以將軍們一到海軍就是“巨艦大炮”,一到陸軍就是“白兵主義”(拚刺刀的意思)。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概念。坦克,飛機,毒氣等屠殺手段的發明,是戰爭的規模,戰爭的速度都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而將軍們對這些新兵器多不熟悉,而年輕的佐級參謀們則是行家裏手,這樣就使佐級參謀們在發言時更有說服力,將軍們不懂嘛,由得你胡說八道。
但是官場是由將軍們控製的,光知道技術是不行的,還得會迎合將軍們。所以這些佐級參謀們從一開始就得表現出對“精神至上論”的支持。像瀨島龍三的陸軍大學校畢業論文就是《關於日本武將的統帥》,裏麵列舉了楠木正成,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川上操六和大山嚴等五位日本武將,得出的結論是:“統帥的根本是斷然的意誌並將其迅速貫徹於軍隊以及捕捉戰機”。
瀨島龍三的論文和結論,理所當然地受到極高評價。
因此進入參謀本部後,瀨島極受重用。太平洋戰爭陸軍的開戰命令,就是他起草的(海軍的開戰命令起草者是山本佑二大佐,後隨“大和號”戰列艦一起葬身海底)。
你說他已經具有了“斷然的意誌”,正在“迅速地貫徹於軍隊”,而且還捕捉到了“重創美軍哈爾西艦隊”這麼好的“戰機”。這個時候如何容許別的不調和音來幹擾呢。
所以,瀨島龍三少佐銷毀了那份電報。並且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堀榮三就趕到菲律賓去當第14軍的作戰參謀去了。
這件事沒人知道。但是在1958年,在被拘留11年以後從西伯利亞回到日本的瀨島龍三還是找到了堀榮三,當麵向他承認此事並賠罪。
所以當美軍第七艦隊兵臨萊特島時,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智郎和海軍軍令總長及川古誌郎一起晉見天皇,說這次美軍的行動目的是“為了從政治上掩蓋台灣近海的失利而企圖盡早占領哪怕是菲律賓的一角”。美國海軍已經傷了元氣了,沒什麼可怕的,您就隻管等著聽捷報吧。
曆史學家秦鬱彥教授評論說:“這是陸海軍統帥部第一次如此迅速地同時做出了一致的判斷,隻是,那是一次基於完全錯誤的情報的完全錯誤的判斷”。
就在這樣的戰爭指揮下,1944年10月,日本和美國在菲律賓的萊特島外海進行了一次號稱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海戰,可能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大艦隊決戰。
美國參戰的有170艘軍艦,總噸位150萬噸,連同登陸用船隻總共900餘艘。日本海軍則是把包括戰列艦“大和”“武藏”號在內的所有能夠出動的軍艦全部押了上去,共77艘,總噸位66萬噸。雙方出動的作戰飛機加起來超過2000架。
結果呢,“武藏”等26艘日本海軍的軍艦長眠海底。
珍珠港,中途島,馬裏亞納海戰都是使戰局發生巨大變化的大海戰,但是都沒有這次萊特海戰的意義重大。這次海戰,宣告了一支曾經是很強大的海軍的滅亡。擁有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的國家有幾個,可是擁有過全部國產裝備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海軍的國家就隻有美國和日本。
這一下,所謂“大日本帝國海軍”成了曆史名詞了。
在海外喪生的240萬日軍中,以菲律賓為最多,518000人。其中被參謀本部和南方總軍送往萊特島的有8萬4千人,其中戰死的比率達到95%,為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陸軍之最,甚至高於後來的衝繩戰役。
而且在美軍已經在呂宋島登陸以後,參謀本部還死抱著萊特島不放,嚴令第14方麵軍支援萊特島,不準後撤。12月15日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宮崎周一趕到馬尼拉,在山下奉文和武藤章的堅持之下才算說了一句:“今後方麵軍可以自由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