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倫理角度而破壞男女之間基於**而獲得後代的情感,並由此改變人類的基本性倫理關係。在傳統生育模式中,男女兩性必須相互結合並各自都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分別提供精子和卵子。而克隆人的生育模式下,隻要將體核細胞移植到去核卵就可以複製出與單一親代遺傳特性完全相同的子代,這意味著人類隻要女性就夠了,男性則隻可有可無,人們在觀念上能接受嗎?男性能答應嗎?女性不覺得社會太單調了嗎?
從遺傳學上看,它破壞了人擁有獨特基因型的權利。本來人是由兩性細胞結合而產生的,這種結合有利於人種的進化,克隆使人的遺傳基因成為單一的,有可能導致人種的退化。
四、世界各國對克隆人的態度
實際上,目前對克隆人問題,反對的聲音一直是主流。反對者中,最強大也最有製約效果的莫過於各國政府。1998年初美國一位名叫理查德.錫德的科學家率先提出,他將進行克隆人試驗,目的是為患不育症的夫婦繁衍後代,是為“克隆人”風聲初起。當時,俄羅斯和英國等國就紛紛通過法案,禁止克隆人,違者將受重罰;各種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人類基因倫理委員會等也都表示明確反對,法國、意大利等19個歐洲國家很快簽署了嚴厲禁止克隆人的協議;科學界的主流意見也是堅決反對;而宗教界特別是天主教反對旗幟舉得最高,因為“克隆人”等於人取代上帝而自行創造自已,與天主教義提倡的倫理標準背道而馳。最新的反應德法兩國。安蒂諾裏一宣布要克隆人,德法兩國政府馬上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商議由聯合國製訂一項全球性的禁止克隆人的協定;歐盟委員會也隨即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克隆人。
1997年3月,日本學術審議會決定禁止使用公共科研經費研究與人類有關的無性繁殖即克隆技術。1997年3月20日,英國科技委員會在倫敦發表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製定克隆技術法規,避免這種技術被濫用對人類構成危害。
1997年5月1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50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指出,使用克隆(無性繁殖)技術複製人從倫理上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決議承認尊重科學研究自由的必要性,但同時也認為克隆技術和其他類似技術的發展會產生史無前例的道德後果。決議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盡快對這些後果進行澄清和評估。決議強調應該密切關注克隆技術的發展,同時強調病人的權利和人類的尊嚴應得到尊重。美國政府已宣布禁止利用公共資金從事將這種技術應用到人類克隆上的研究,德國政府呼籲全球範圍內禁止克隆人類。德國1990年推出了《遺傳工程法》,誰若製造人的無性係,將被判處5年徒刑,最高罰款2萬馬克。法國、加拿大、阿根廷、丹麥、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也有法可依。
但應該看到,目前大多數國家尚沒有製定有關法律,即使是已製定了有關法律的國家也需對這些法律進行完善,全球範圍內更沒有一部國際法規範克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克隆“多利”的首席科學家威爾莫特認為,從目前科技發展的水平來看,如果不及時製定有關國際法,克隆人類的技術幾年內就可能問世,製定克隆技術國際法已迫在眉睫。
四、中國政府在克隆上的態度
我國於10年前即開展了動物胚胎分割和核移植技術方麵的研究,而且已取得了多項成果,整體研究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我國已經能克隆老鼠、兔子、山羊、牛、豬五種哺乳動物。就克隆的動物種類來說,是絕大多數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國政府也十分重視克隆技術及其提出的相關問題,國家科委和農業部等部門已多次召開有各方麵專家參加的研討、座談會,並就有關問題達成共識。專家們認為,動物克隆技術的成功是科學研究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既有有益的一麵,又有不利的可能,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規範,嚴格控製住有害的一麵,使這項技術造福於人類。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的基本立場是:政府的各項基金不會支持克隆人,同時,還要用立法來限製社會上對克隆人的研究。如果將其用在克隆人的研究上,將會為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必須加以製止。至於克隆人,無論是從倫理道德還是從社會發展來說,我國都沒有這種需求,而且從我國的倫理道德來看,更是與克隆人格格不入的。從政府有關部門來講,絕對不會做這種事情。至於社會上用自由資金或外資進行這方麵的研究,就需要通過立法來加以限製了。總之,在如何限製克隆技術以及其他生物工程技術的負麵效應問題上,我國有關方麵正在進行認真、嚴肅的考慮和研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