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的中心工作:防範和化解風險(1 / 2)

3.有效應對內外部高頻衝擊,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構建國家金融安全保障體係

金融時刻麵臨各類衝擊,主要有:經濟周期性波動形成的需求衝擊、技術變革與自然災害構成的供給衝擊、境外市場與政策調整造就的輸入型衝擊。為了有效應對各類衝擊,一要加快健全係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防範體係。構建以宏觀經濟、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跨境資本流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等為主要內容的預警監測機製,完善全麵有效和動態調整的指標體係、預警標準和壓力測試體係。建立健全金融危機管理機製,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製,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係。建立國家金融安全審查機製。二要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統籌監管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完善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體製,科學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建立針對各類投融資行為的功能監管和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三要加強中央銀行對係統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整合金融市場交易、清算、支付、登記、托管製度和相關設施建設,實現規則統一和互聯互通。建立覆蓋全市場的獨立交易報告庫。建設本外幣合一的賬戶體係,推進全國集中賬戶管理係統建設,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二期)建設。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體係,加大農村支付市場投入,穩步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建立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規範,加強金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建立現代化社會信用和評級體係,推進第二代征信係統建設。四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金融中的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

目標導向決定了金融體係建設的側重點是需求端與供給側雙向改革

1.優化總需求管理和營造供給側改革的良好環境要求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體係

在理論上,宏觀調控立足於需求端,以總量調節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在當前,宏觀調控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在保持總需求適度增長的前提下,重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環境。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完善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的政策體係。改革的重點:一是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作用;二是根據《人民銀行法》穩步提高,確保中央銀行履職需要的有關財務安排;三是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四是提高貨幣政策可預期性和透明度。

3.有效應對內外部高頻衝擊,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構建國家金融安全保障體係

金融時刻麵臨各類衝擊,主要有:經濟周期性波動形成的需求衝擊、技術變革與自然災害構成的供給衝擊、境外市場與政策調整造就的輸入型衝擊。為了有效應對各類衝擊,一要加快健全係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防範體係。構建以宏觀經濟、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跨境資本流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等為主要內容的預警監測機製,完善全麵有效和動態調整的指標體係、預警標準和壓力測試體係。建立健全金融危機管理機製,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製,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係。建立國家金融安全審查機製。二要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統籌監管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完善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體製,科學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建立針對各類投融資行為的功能監管和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三要加強中央銀行對係統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整合金融市場交易、清算、支付、登記、托管製度和相關設施建設,實現規則統一和互聯互通。建立覆蓋全市場的獨立交易報告庫。建設本外幣合一的賬戶體係,推進全國集中賬戶管理係統建設,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二期)建設。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體係,加大農村支付市場投入,穩步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建立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規範,加強金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建立現代化社會信用和評級體係,推進第二代征信係統建設。四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金融中的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

目標導向決定了金融體係建設的側重點是需求端與供給側雙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