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業務的這個特點,不僅僅可以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直接降低企業的杠杆率,更重要的是金融租賃公司可以通過融資租賃這樣一種以物為載體的資產流動方式,來實現租賃物在不同企業間的轉租,甚至是不斷重複轉租。國際市場上做得好的金融租賃公司都會采取這種方式。這對於經濟結構調整,對於支持一些企業的發展,同時促使一些企業退出市場,是有重要意義的。而這在傳統貸款業務中不太容易實現。
第二,為租賃資產流轉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實物資產流轉的本質是通過轉移租賃物物權,實現租賃資產相關權益的轉移。很顯然這種交易具有天然的去產能功效,將一批資產從這個企業轉移到那個企業,肯定實現了產能的一種轉移,對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化資源配置有顯著的效果。
現在的問題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一流轉類隱性交易的成本比較高,影響了效益的充分發揮。主要原因在於當前我們一直沒能夠形成對租賃物進行統一管理的政策環境。各類租賃物管理部門不一,與流轉環節相關的稅收、法律、登記政策覆蓋不全,差異很大。對於一些流轉政策相對成熟的大型租賃物,也因為首單業務花費的精力和成本難以通過後續業務分攤,而導致隱性交易成本很高,同時因為實物資產產權的轉移,可能伴隨流轉而重複產生一些稅負,現有稅收政策沒有對融資租賃這種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的特殊結構下的租賃物流轉給予特殊稅收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交易成本。
在實踐中,為了解決租賃物物權轉讓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困難和障礙,有一些租賃公司和相關企業往往在不轉移租賃物物權的情況下,采取附屬租賃物相關收益權轉移的辦法,這樣的交易對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關於它的稅收政策也是比較模糊的。
當前稅收政策對收益權流轉業務的認定,使用的稅收和納稅規則並不十分清晰,各地的稅收主管機關往往根據當地的情況和自己的業務理解來進行判定,導致了許多附屬物的收益權流轉範圍受到限製,使其很難在全國市場範圍內進行流轉,增值稅抵扣環節斷裂了,轉讓方無法通過抵稅方式轉移,隻能通過提升價格方式向下傳導,交易成本就會增加,這就妨礙了金融租賃業務在去產能、去杠杆過程當中發揮作用。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
總之,在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當中,加快金融創新,包括繼續推動租賃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關鍵是我們要統一認識,要破除資產流轉障礙,優化資產流轉環境,讓沉澱在企業中的資產活起來、動起來。
楊凱生: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
前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金融租賃業務的這個特點,不僅僅可以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直接降低企業的杠杆率,更重要的是金融租賃公司可以通過融資租賃這樣一種以物為載體的資產流動方式,來實現租賃物在不同企業間的轉租,甚至是不斷重複轉租。國際市場上做得好的金融租賃公司都會采取這種方式。這對於經濟結構調整,對於支持一些企業的發展,同時促使一些企業退出市場,是有重要意義的。而這在傳統貸款業務中不太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