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路上,最難明白、最難看透的就是自我問題。你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清自己的;你常常羨慕別人的優點和成績,唯獨忽略了自己的。也許你還困擾在自身的缺陷中,迷茫在別人的眼光中;也許你還在模仿著別人,在別人的聲音中徘徊……停下!從現在開始,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一麵。
誰動搖了你的心——堅定真實的自己
對話和博士
我真的不行嗎
以前我是老師眼裏的優等生,同學眼中的佼佼者。當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後,初一一年卻將我所有的自信擊碎了。第一次沒考好時,我告訴自己,這隻是暫時的;第二次沒考好時,我依然對自己說,我能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當老師關注的目光不再屬於我,當同學敬佩、羨慕的眼神漸漸遠離我,當父母不再把稱讚和榮耀掛在口頭時,我徹底迷茫了,難道我真的沒法適應中學生活,無法學習好嗎?整整一年,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老師、父母那無聲的歎息,真的暗示了我的命運嗎?
你在意什麼
我想沒有人沒遭遇過困難,經曆過失敗。困難、挫折也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一個人勢必在挫折中成長。中學階段我也經曆了不少失敗,成績也是起伏不定,甚至高考落榜。落榜後,我幾乎要放棄,不敢找同班同學,不敢拜訪老師,甚至不敢麵對父母,隻想把自己關起來。其實遇到挫折難免產生挫敗甚至放棄心理,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是我們的天性,有逃避放棄的想法並不可恥。在成長的過程中,多數人都動搖過,正如風吹來樹會搖動,隻要不倒不折就沒問題,動搖但不至放棄。
這個初一男孩,看似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失利所影響,實則是因為老師、同學、父母對自己不再在意,讓他失去了那種自豪感,這才是他難過的真正原因。遭遇失敗時,我們常忽略了失敗背後的原因,而是過分在意失敗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此時,我想問下你有在意的東西嗎?在意老師對你的看法,希望老師能夠表揚你?在意同學對你的看法,希望同學能夠敬佩、羨慕你?在意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希望父母能夠以你為榮?在意……你會在意什麼?我希望你能靜下心來想一想。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在意這些事情?是因為害怕失去某些東西,還是因為害怕不被認可,抑或是因為……我建議你思考下,聽聽內心的聲音,仔細考慮下自己在意的原因是什麼。在意是因為害怕,弄清楚害怕什麼後有利於你麵對害怕,同時,也有利於你走出困境。
什麼影響了你
是真的不行嗎?一個學期不斷遭受打擊的同學有很多,我想這不是行不行的問題,而是陷入了惡性循環。從小學升到初中或是由初中升到高中有了落差,自己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然後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越是在意,越想扭轉這種局麵,結果就越發不能看到自己在學習中出問題的原因。這樣一來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於是不斷惡化下去。如果潛下心來好好思考原因,我想結果不至於這麼“糟”。最不濟的情況,即使真的第一年沒能學好,那就好好總結下,在接下來的兩年改進也來得及。
心理學中有兩種典型的現象:一種叫做“泛化”,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後,就認為它會反複發生,比如失敗幾次後就覺得自己還將失敗。這在心理學中還有一個解釋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你給自己一種“行”或“不行”的評價時,結果就應運而生。另一種叫做“自我末日宣判”,是指誇大事實,尤其是將一個小小的失敗無限誇大,似乎它就是世界末日。其實那些隻不過是學習和生活中正常的起伏。所以,千萬不要自我否定。
有句話很有意思:“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是他瘋了。如果有三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他們一定是在醞釀一場陰謀。如果有十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你就該買個鞍座了。”有些問題的答案,或許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隻是你被外界催眠了。
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更要命的是他們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者將四隻猴子放在一個房間內,房子的中間有一根很高的柱子,柱子頂端懸掛著一串非常誘“猴”的香蕉。饑餓的猴子看到香蕉,“蹭蹭蹭”就爬上柱子,當伸出爪子要拿香蕉時,實驗者拿噴槍用冰冷的水噴猴子。猴子被澆後,驚恐地跳下柱子,恐懼地放棄了香蕉。其他猴子夠香蕉時,也遭到了同樣的“待遇”。最後,四隻猴子在下邊“吱吱吱”地交流著,但沒有一隻猴子敢去夠香蕉。這時,實驗者把一隻猴子牽出去,裝進來一隻新猴子,新猴子看見香蕉後,猴急地就要爬上柱子。就在它要爬上去時,其他三隻猴子一下子把它拽住,“吱吱”地交流之後,這隻新猴子在下邊流著“哈喇子”眼巴巴地看著香蕉,不敢再上去夠了。實驗者依次把剩下的三隻猴子進行替換,最後房間裏的四隻猴子都沒被噴過水,但是,沒有一隻猴子敢上去夠香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