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醫生。他br她能給你一些麵對麵的幫助,即使等待谘詢和治療的隊伍排成長龍一般,這也是值得的。

●和你的醫生商量,你是否需要進行某種藥物治療。這有助於我們弄明白到底是什麼使我們感到抑鬱。我發現抗抑鬱類藥物真的非常有效。

●開始做筆記或者寫日記。談話和寫作對我們的康複很重要,為此,我強烈推薦,哪怕亂寫幾行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見的誤解

有許多關於抑鬱的錯誤觀念,以下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深入閱讀本書,你還會發現更多事例。

假如我去看醫生,他說我得了抑鬱症,那就意味著我精神上生病了。我的家人會嫌棄我,我再也別想找到工作。

是的,有些人也許會嫌棄我們,但是大多數人不會。雇主也會慢慢明白:患上抑鬱症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失去了工作能力。

我的首次抑鬱經曆

我的首次嚴重抑鬱發生在14歲那年。當然,我那時一點也不知道在我身上發生的是什麼事情,我把那些在學校和家裏困擾著我的情緒僅僅當作青春期焦慮而已。

然而,與周邊的一切格格不入,這樣的感受令我傷心欲絕。尤其使我感到恐懼的是,同樣的感受在我的一生中多次重現,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痛苦。(而有些人僅僅抑鬱過一次。)最終,在和藹的醫生的幫助之下,我弄明白了這些不愉快的情感就是抑鬱。

一段曆程

那是在我14歲的時候,我在學校裏讀到一個獨特的故事,叫《天路曆程》。這是17世紀英國作家約翰·班揚的作品,他在獄中所著。

我為故事中這位朝聖者的艱苦曆程而癡迷,他竭力使自己擺脫“沮喪的深淵”。我在腦海中把它想象成流沙的泥潭,如果我不盡力逃離,就會深陷其中,無力自拔。

朝聖者在他的旅途之中,一直都有各種別有用心之人和艱難險境阻礙著他的前行。但是,每遭遇一次挫折,他都鼓足勇氣,振作起來,努力向前。

這也是我多年抑鬱經曆的寫照。學會采取措施,逐漸地擺脫抑鬱成為可能之事。但是在我十多歲的時候,我渾然不知有些什麼措施可以讓我擺脫抑鬱。經受了無數次的抑鬱煎熬之後,我已經能夠找到一些方法,幫助我走出絕望深淵,並邁向更加舒適自在的境地。

拿出主見

我發現,當我抑鬱的時候,連中餐吃哪種三明治這樣簡單的決定都做不了!雖然做出這些日常選擇很困難,但是還有一些更為深刻的、改變生活的問題需要我們細心考慮。

因此,在本書中,我把這些問題設想為在消極道路和積極道路之間我們必須作出選擇的問題。消極道路如:聽任自己不斷去想那些已經發生了的糟糕之事;更加積極的道路如:不再去想那些糟糕的事,而是去做些美好的、有創造性的事情。

●去看醫生。他br她能給你一些麵對麵的幫助,即使等待谘詢和治療的隊伍排成長龍一般,這也是值得的。

●和你的醫生商量,你是否需要進行某種藥物治療。這有助於我們弄明白到底是什麼使我們感到抑鬱。我發現抗抑鬱類藥物真的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