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種情況,舊時風水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用科學道理加以解釋,但在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采取回避措施。有的風水師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研磨、用嘴嚼嚐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層的土質、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六)水質分析原則
植物需要澆水,人類需要飲用水,而水質決定生命的狀況。中國上古的許多典籍都談到水質問題,《周易·井卦》提倡“井泥不食”即有泥巴的井水不宜飲用。
怎樣辨別水質呢?《管子·地員》認為:土質決定水質,從水的顏色判斷水的質量,水白而甘,水黃而糗,水黑而苦。風水經典《博山篇》主張“尋龍認氣,認氣嚐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上貴。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貴。其色淡,其味辛,其氣烈,主下貴。若酸澀,若發饅,不足論。”《堪輿漫興》論水之善惡雲:“清漣甘美味非常,此謂嘉泉龍脈長。春不盈兮秋不涸,於此最好覓佳藏。”“冷漿之氣味惟腥,有如熱湯又沸騰,混濁赤紅皆不吉。”
水質直接影響人的體質,許多疾病都是由水質不宜而引起的。《呂氏春秋·盡數》指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鍾與多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尪蹙與傴人。”這就是說禿頂、咽炎、頸瘤、惡瘡、佝僂等病都與水質有關。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順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終年不斷,熱氣騰騰,當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藥還見效。後經檢驗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塗牛馬無病”。
水質對植物生長極為重要。北魏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南陽酈縣故城東有條小溪,“源旁悉生菊草,潭間滋液極為甘美,雲此穀之水土,餐挹長年”。
雲南省騰衝縣有一個“扯雀泉”,泉水清澈見底,但無生物,鴨子和飛禽一到泉邊就會死掉,經科學家調查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氫,這是殺害生物的巨毒物質。《三國演義》中描述蜀國士兵深入到荒蠻之地,士兵誤飲毒泉,傷亡慘重,可能與這個毒泉有關。在這樣的小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莊的。
中國的絕大多數泉水都具有開發價值,山東濟南稱為泉城,福建省發現礦泉水點1590處,居全國各省之最,其中可供醫療、飲用的礦泉水865處。廣西風凰山有眼乳泉,泉水乳白似汁,用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變味。江西永豐縣富溪日鄉九峰嶺腳下有眼一平方米的五味泉,泉水有鮮啤酒那種酸苦清甘的味道。由於泉水是通過地下礦石過濾的,往往含有鈉、鈣、鎂、硫等礦物質,以之口服、衝洗、沐浴,無疑有益於健康。
風水思想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環境,這條原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七)坐北朝南原則
中國處於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回歸線(北緯23。26,)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人。朝南的房屋便於采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2度;二是參與人體維他命D合成,小兒常曬太陽可防預佝僂病;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尤其對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有較強的滅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