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著馬克=

他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來到了母親的懷抱。這裏到處是抗日救國的標語,“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這裏生活艱苦,卻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這批從上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組成了新四軍一師一旅的戰地服務團。他們是一群滿懷救國熱情的學生兵,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分為歌詠組、話劇組、木刻漫畫組。

他被分到了木刻漫畫組,他寫得一手漂亮的美術字。在旅部他穿著灰色軍裝,紮著牛皮帶,第一次由一個白麵書生變成了一名抗日戰士。他和他的戰友走村串戶以筆為旗,刻製版畫,張貼宣傳品,刷寫抗日標語。他那一手標準的鋼板體美術字,得到旅首長的好評。

在那激動人心的日日夜夜裏,他花了好幾個晝夜在簡陋的用土基壘成的茅草屋裏,就著油燈一筆一畫地刻下了《共產黨宣言》這部震撼世界的巨著。他和他的戰友們用手在油印機上印刷再把麥浪所刻的馬克思木刻頭像用紅色的油墨拓印在封麵上。當年這本以新四軍一師一旅政治部名義印製的《共產黨宣言》就這樣在蘇北根據地傳開了。

1942年秋,日本鬼子瘋狂地向蘇北根據地大規模掃蕩,青年所在的戰地服務團奉命轉移去海安東台一線。

初秋季節,氣候悶熱,在漆黑的夜幕掩護下,青年隨大部隊悄悄地通過了敵偽的三條封鎖線,於淩晨到達東台的燒餅鋪。隊伍經一夜的強行軍已經疲憊不堪。團長決定原地休息。這裏離偽軍據點小灶鎮僅僅是二裏路。這時服務團領導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地遣散了一批隨隊挑運道具、油印設備的民工挑夫,而使這支手無寸鐵、男女混雜的文人隊伍暴露了行跡。服務團的男女隊員和衣躺在田壟下青紗帳裏,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戰士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淩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青年拖著仿佛灌了鉛一般的雙腿,隨著全班戰士,趁著灰蒙蒙的晨曦來到了一個小村子。村子裏靜悄悄的,老百姓已全部跑光,連狗的叫聲都沒有。村子裏的住房很分散,一幢一幢的草房分在幾個田頭。全班十多個人宿營在兩間民房中。四周是密密的青紗帳,太陽剛剛升起,就火辣辣地炙人,玉米地蒸發出一陣陣悶熱的氣浪。這支疲憊的隊伍,其實是一群剛剛入伍的學生兵,他們已累得抬不起腳來,還沒等到吃早飯,

全班人就已經呼呼地睡去。他脫去軍裝,隻穿一條短褲,在門口草堆上鋪著的一塊狹狹的木板上躺下,把背包當成枕頭。躺下不一會,就打起了呼嚕。門上僅僅掛著一塊草簾。

睡夢中,一顆子彈“嗖嗖”地打進了門簾。青年驀然從夢中驚醒,一骨碌坐了起來。擦著睡眼還弄不清怎麼回事,就聽到遠方的田野裏響起了一陣密集的槍聲,伴隨著一陣惡狠狠的叫喊聲:“別讓新四軍跑了……”

“有情況,大家快醒一醒!”青年大喊一聲。

隨手拿起木板向門框上撞去,“乒乒”幾下,把屋裏橫七豎八躺著的同誌們全撞醒了。大家紛紛跳起來,奪門而出,朝屋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