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曹側妃和太子會如何的算計雲嬋卿,隻說經過了這一年時間的緩衝,雲嬋卿早已強大到能夠自保了。至於雲小墨,誰要是小看他,以為他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隻怕要吃大虧的。
小墨本身就有武藝,尋常幾個大漢都不是他的對手。他的毒術雖然不精,但想對他下毒也不是宜事。最重要的是,他還擅長南疆的蠱術,身上帶著的寵物皆不是凡品,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令人變色的毒物。
這樣以來,整個雲府之中,真正值得擔心的,其實是雲致遠。
果然,太後的壽宴過去了沒幾日,雲致遠就接到了皇命,說是中原地區的災民揭竿造反了,讓他帶兵去鎮壓那些“膽大包天”的刁民。
不得不說,顧太傅的這一招確實狠辣!
派雲致遠去鎮壓那些造反的災民,除了能將雲致遠從京城支開以外,更多的是會讓雲致遠與災民直接對峙。讓他去鎮壓那些受災的貧苦百姓,破壞他在民眾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雲致遠不是保疆衛國的軍神嗎?他不是百姓眼中的忠賢之臣嗎?
那麼,當這個百姓心中的保護神,把武器對準了被他保護過的普通百姓,百姓們還會繼續崇拜他嗎?當他命令軍隊屠殺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時,雲家軍還會繼續與他一條心嗎?
當然,就算他不忍心去屠殺百姓,可是,隻要沒有足夠救濟糧,他也解決不了災民的困難。除非,他要私開官府的糧倉來賑災。那麼,等雲家在京城“逼宮謀反”之後,正好坐實了他造反的罪名!
到了那時候,雲逸軒和雲逸塵已死。鎮守在西戊和南疆的雲軍隊,沒有雲家人的親自領導,自然也不敢貿然的起兵謀反。單靠雲致遠帶去鎮壓災民的那點軍隊,必定打不過京西大營的精銳!
也就是說,隻要皇上派兵攔截住了雲致遠,不讓他逃到南疆或者西戊的邊境,不讓他找到機會與雲家軍彙合,那麼,雲致遠這一次就必死無疑!
隻要雲致遠死了,他凝聚的軍心就一定會散。
到時候,皇上隻要輔以重利,就不愁沒有人投靠朝廷!
軍權可以一步步的奪回,將領也可以慢慢的更替。隻要運營得當,不出三年的時間,整個大元的兵權就能被收攏回來。
隻是,事情真的會如他們預期的這般順利嗎?
……
“父親!女兒是從南方回來的,這一路見到了太多淒慘的場景。那些災民的苦難,沒有親見的人是無法想象的。別說災民們會被逼的造反,就是女兒自己,這一路也殺了不少囤積居奇的商販,還有一些沒人性的貪官汙吏。”
“南方好幾個省大旱,大約九成的田地顆粒無收,上好的水田都被曬的幹裂了。那些災民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他們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可還有人想從他們身上搜刮銀子。女兒不是想為災民開脫,隻是……”
雲嬋卿有些說不下去了,回想起她曾經看到的那些場景,她這個站在痛苦之外旁觀之人,都已經覺得辛酸哽咽,更何況那些連水都喝不上的災民。
所以,她一聽說自己的父親被派去鎮壓災民,馬上就急匆匆的來到了書房。她一定要勸誡住自己的父親,萬不可對那些苦難的災民動手。
天災人禍,總是百姓受苦!
天災已經夠殘忍的了,她不希望父親再成造成人禍!
其實,上輩子也有鎮壓災民的事情發生過。
不過,那一次被派過去鎮壓災民的,是掌管京西大營的韓太尉。韓太尉是太子黨的人,所以依照太子的行事作風,韓太尉是直接領兵過去屠殺的。他將那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全部都給殺了個精光。
餓殍遍地,血流成河……
據說,一些幹旱的地區,百姓舉家逃亡,生怕被當成了亂民殺死。
可是,據雲嬋卿所知,那些百姓哪裏是什麼造反的亂民啊!他們不過是得知朝廷發下了賑災的糧食,卻一直也沒見到糧食的影子。後來,實在是餓的扛不住了,所以才會搶了官府的糧庫。
他們都以為,那糧倉裏的,就是朝廷發下來的賑災糧餉。他們也都以為,當地的官員想要貪墨這批糧食,所以把糧食壓在了糧倉裏麵,遲遲不肯發給災民。
可是,這些老百姓們哪裏知道,他們心心念念的救災糧,早就已經被貪墨的一幹二淨,甚至不等送到地方來,就已經顆粒不剩了!
那十幾個帶頭搶糧的百姓,當場就被衙役給打死了。而這些貧苦百姓的慘死,也徹底的激起了民憤。快要餓死的老百姓們,終於徹底的豁出去了,他們就算要死,也要在臨死之前再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