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提高女兒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她自強自立 (2)(1 / 3)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地告誡父母們:“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勞動是最關心、最忠誠的保姆,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

而做家務是女孩獲取勞動機會的最簡單的方法。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做家務。5~6歲的女孩已經到了能夠自立的階段,鼓勵她參與做家務,她會更愛這個家,同時也學會了責任、自理和獨立思考。

做家務看起來似乎隻是簡單的重複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來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不僅如此,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女孩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她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做家務還能讓女孩從中得到一種挫折教育。例如,洗碗時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下次她就會注意吸取教訓。父母不讓女兒做家務,實際上剝奪了她獲得生活能力的實踐機會。

雖然做家務的習慣可以從小培養,但是家長也必須了解,孩子的年齡越小,能力就越有限,所以不可能將家務做得完美,要懂得欣賞女兒用心和認真做家務的過程,而不要隻以結果為標準去評判孩子。另外,父母還要引導女兒做那些更適合她做的家務,比如下麵這幾種:

第一,擇菜。準備菜時可以讓女孩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她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逐漸讓她了解做菜的過程,在學習中學會做家務。

第二,洗米、煮飯。可以從打開米袋舀米開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並告訴她怎樣確定放米量的多少。淘米時,還可以順便告訴她,淘米水不能隨便倒掉,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洗菜,澆花等。讓她除了參與家務外,又能培養節約的意識和習慣。

第三,掃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塊孩子專用的抹布及掃把,讓她試著去掃地、擦桌子。如果她的做法有錯誤,就及時幫她糾正。一定要指導她將桌子、地板弄幹淨。

當孩子做家務時要盡量多鼓勵、多讚美她。但是請注意,讚美一定要清楚具體,讓她知道好在哪裏。例如擦桌子,不要隻是籠統地說:“哇!你好棒!”不妨這樣跟她說:“你擦得真仔細,看,多幹淨啊!”

第四,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時可請女兒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如果孩子還小,可由她負責拿自己的衣服;在疊衣服時,也可以指導女兒從簡單的開始,學習折疊及分類放好。

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或給孩子做示範的時候,家長應該少說話。如果家長隻顧說,那麼孩子就不能專心看你的雙手在做什麼,而是主要聽你的嘴在說什麼了。也就是說,你要多做示範少說話。舉個例子來說,你先把麵包、裝花生醬的瓶子和小刀子都放在桌子上,然後確定當你舀花生醬的時候,你的女兒一定在認真看著呢。最後,你可以給她示範怎麼樣一隻手拿著麵包,另一隻手在麵包上抹花生醬。你示範一遍過後,就可以讓她嚐試一下了。等她做完了,你可以在旁邊告訴她,她的做法是否正確,哪些地方需要糾正,哪些做法可以改進。

讓女兒做家務,應用溫和的語氣、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長的權威壓孩子,讓她覺得做家務是一種負擔。孩子做好一件家務事,應給她一些言語上的獎勵。當然,也可以給她一些零用錢,但不能讓她覺得這是做家務的條件,而是應該把做家務當做自己的義務和分內的事。讓女兒掌握勞動技能,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高爾基曾經說過:“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勞動一般可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對於腦力勞動,因為人們都有思維,有思想,而且總是想成才,所以,總是能有意無意地進行著。但遺憾的是,有些人不能充分地認識到體力勞動的重要性,看不起體力勞動,認為要成才,隻要好好學習,好好地進行腦力勞動,這就夠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實際上,在人的成才過程中,體力勞動同樣是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的。它能強健人的身體、磨煉人的意誌,提高人的自我照顧能力,開發人的智能。可以這樣說,一個從來不參加體力勞動的人,他永遠都沒有真正成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