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讓女兒牢固地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
我們這一代誕生在物質充足的年代,富足的物質條件將我們節約的品質悄悄給掩蓋。一些“理所當然”的浪費便隨處可見。垃圾箱裏有隨手扔掉的饅頭,餐廳裏有一桌桌吃剩的佳肴,水龍頭裏的自來水嘩嘩流上幾個小時卻無人問津。人的私欲越來越大,不停地向無言的自然界索取原料,卻又輕易將它放棄。人類辛勤創造出來的東西,最後卻被這樣白白浪費掉。難道不可悲嗎?
不要認為我們的生活是富足的,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隨手扔掉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不要認為這個世界沒有饑餓的陰影。現在全世界處於饑餓和營養不良的人口高達8億!就連美國這樣堂堂的“金元帝國”也有2000萬人口處於半饑餓狀態中。
一定要讓女兒牢固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平時給孩子的零花錢要適當,孩子過生日要簡單些。這些看起來是小事,父母在經濟上也完全負擔得起,但這卻會給孩子的思想帶來嚴重的影響。千萬不可使她覺得花錢是很隨便的事,越闊氣越光彩。要讓她認識到,亂花錢是錯誤的,也是可恥的。
第三,教女兒學會明智消費
琳達是紐約市一位心理醫生,她曾帶著她的女兒逛了3家商店,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的父親買台物美價廉的收音機。
作為獎賞,她的女兒獲得了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價5美元。
在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過程中,差價成為可觸知的盈利證據。通過這樣言傳身教的消費示範,孩子可以學會一些節儉的美德。
為了讓女兒真正地獲得幸福和快樂,不要讓她養成過多索求的習慣,而應有所節製;而且,要教會女兒合理地購物——購衣,重在實用、舒適,而不應追求高檔、名牌;在飲食方麵,應重營養成分,而不應追求高級補品、營養品等。千萬不可盲目追求流行和時尚,而花去很多不必要的“冤枉”錢。
第四,讓女兒學會控製“衝動消費”
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這一點不僅可以用於日常處事方麵,而且也可以用於理財方麵。對於剛學理財的人來說,衝動消費也是理財的魔鬼。
“衝動消費”是一種不假思索的消費,這種消費往往有它的原因。
當一個人受某種情緒控製時,很容易衝動消費。
低廉的價格是衝動消費的誘因之一。商場裏經常充斥著各種打折、降價的宣傳,這種宣傳隨著產品一起撞入我們的眼簾。很多人的消費就是衝著“打折”、“降價”而去,至於商品的質量、用途與自己的實際需求是否合拍似乎在當時沒有多加考慮,而事後則會產生後悔的心理。
商家的宣傳、促銷員的忽悠,也很容易讓人們衝動消費。廣告商的一再宣傳,讓我們對產品產生非常信賴的感覺。促銷員的再三推薦,也讓我們心動。在這些宣傳之下,我們很容易產生消費衝動,購買了各種不太需要的商品。
時尚的流行趨勢,往往也會吸引年輕消費者們衝動消費。當身邊的人都有一款帶攝像頭的手機時,你也會想買一款。因為如果自己用的手機太老式,就會感覺跟不上時代。這種想跟上時代潮流的想法,往往也容易引起消費衝動。
與衝動消費相伴隨的,是自製力的虛弱。當一個女孩的自製力越來越弱的時候,她就會要經常承受後悔和痛苦的折磨。哲學家柏拉圖說:“就一個人而論,最重要與最大的勝利是征服自己,最可恥、最卑鄙的莫過於被自己的私欲所征服。”當我們一次性捧回一大堆並不實用的東西時,當我們摸著空空的錢包時,我們就會後悔。正如詹姆斯·羅恩所說:“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承受兩種痛苦:約束的痛苦和悔恨的痛苦。不同之處在於約束之痛非常之輕,而悔恨之痛則苦不堪言。”
麵對消費衝動,一定要讓女兒學會用理智來控製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製力。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自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和財富。”要告誡女兒,一個懂得在消費衝動時自我控製的人,才能留住手頭的錢,把它花到該用的地方。如果一任消費衝動控製住自己,手頭就總是空空的,也無法完成更多的理財計劃。
父母要提醒女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消費衝動,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購買欲。但是,懂得理財的人卻能控製住自己一時的衝動,理性地購物。這種控製消費衝動的行為,為自己省下了錢,能幫助自己完成長遠的購物計劃。麵對消費衝動,努力加以控製,不要讓衝動破壞了她的計劃,她的消費就會更理性,也會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