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童話,所以我們相信童話,我們在童話裏長大。

可是,也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發現生活與童話或許是兩碼事。

深夜的聊天欄目,我用光良的《童話》做背景音樂,有女孩子撥來熱線:很小的時候我們聽了那麼多的童話,幸福和快樂是結局。可是為什麼當我真正長大,發現自己不是公主,也無法遇見王子?那麼,我們的幸福在哪裏?

有那麼一瞬間,我無言。

我想說,是的,姑娘,童話僅僅是童話,就是給小孩子寫的故事,也是小孩子說出來的話。

生活裏不僅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是公主,也不是所有公主都會遇見王子,而一旦遇見了,也不是所有眷侶都會“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勤奮、善良、真誠的人都會有好的未來,有些願望,壓根就是等待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有個關於婚姻與愛情的故事,第一次看,就深深將我打動。

男人和女人少年時相愛,住在低矮簡陋的鐵皮房子裏,甚至沒有暖氣。冬天,男人就把女人摟在自己的懷裏取暖——腳冷的時候就為她暖腳,手冷的時候就為她暖手。那時候,女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天下午,她在家裏做一餐飯等他回來吃。她等他的時候、她看見他推開家門的時候、她看見他很快樂地吃飯的時候,她覺得這就是一輩子的幸福。

然而,後來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住上了大房子,有了自己的車,不再缺錢花。她漸漸習慣了不做飯——有保姆在,哪用自己動手?他也不需要再給她暖手暖腳了——有空調,科技時代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

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應酬,漸漸不回家吃晚飯。在她眼裏,漸漸開始覺得他有了新歡。她開始多疑、開始吵架,曆數曾經兩人的共苦,指責他的不肯同甘。指責的次數多了,他自然而然真的有了新歡。

作者這樣在文章裏說:她是真的忘記了,他已經滿足了她很多其它的願望,讓她好吃好住過好日子。這可是當年他們住在鐵皮屋裏的時候最大的願望,可是為什麼現在她的願望又變了呢?其實,是她不願意和他過好日子的。因為她不明白,好日子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寂寞。

說得多麼好,一針見血,刺出了最常見的婚姻的痛。原來,現實竟然是這樣——當你真的遭遇王子,或者你的愛人變成你曾經想象的那個富有的王子的時候,童話的結局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所以我要說,忘記童話。忘記童話,是為了不再讓自己坐在童話的漂亮泡沫上幻想未來。

但是,這樣的“忘記”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收下那些童話給我們的感動,以及那些縝密的關懷和慰藉。然後,銘記某些故事的不可能實現,繼而踏實生活。

當然,不是所有的童話都如此淒涼,可是你真的就確定你能夠按照童話的道路走一生?比如:太多女孩子都幻想自己是灰姑娘,可以有一天穿上水晶鞋、坐上南瓜馬車和王子跳舞。可是當有那麼一天,我們真的成為穿著水晶鞋的女子的時候,或許,我們已經看不上那個曾經高不可攀的王子了。

不信?那麼可以來分析一下這個理論的可行性。

其實,我們都知道:能配得上王子的隻有公主,如果沒有南瓜馬車和水晶鞋,沒有美輪美奐的晚禮服和出席宴會的資格,灰姑娘壓根不可能被王子注意。所以,在我們還不是公主的時候,我們當然會努力修煉自己,爭取為自己打拚出一雙水晶鞋還有一輛南瓜馬車。當然,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現實生活中,我們修煉也不一定等來王子,但是至少,如果我們不修煉,即便遭遇了王子,總有一天也會被拋棄。更何況,修煉的過程是個進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處世態度、生活目標都會隨著我們的個人修養的進步而相應提高,所以,當我們真的把自己建設成一個公主的時候,或許我們真的會發現,我們已經不那麼需要一個王子了。到這個時候,要是真的有愛,連乞丐都可以嫁。

所以,到這個時候,當你按照自己曾經的幻想走在童話的道路上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已經自覺自願從童話走進了現實?

當然,忘記童話,不僅是女孩子,還有男孩子。童話裏人人都是超級無敵大力士,抬起手就可以打死噴火龍,吃米團就可以變成桃太郎。可是現實生活中,或許我們手無縛雞之力,或許看見歹徒就會哭爹喊娘。小小孩子,千萬不要學小燕子格格飛上飛下,你以為中國功夫那麼好學?更何況那個胸無點墨的小女子除了真誠本色以外別的也實在是添亂。

忘記童話,不是要我們忘記那些純真的情懷,而是讓我們不要坐在童話的光影裏流連忘返。童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傳奇,它的美麗就是因為它本身的不存在與不可能。如果是世界上根本就存在的事物,又怎能引起我們美好的向往?又怎能成為一則童話?

我在論壇上結識一個女孩子,她和我相仿年紀,然而被生活拖壓,不堪重負。她第一次發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