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是難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紅顏難久,這是誰也逃脫不掉的規律。好在絕大多數人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調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麵的虛榮心。事實上,在不同的年齡段,相貌的內容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對相貌的感覺和評價也在隨之改變。年齡越小,相貌的美就越具有物質的、生理的性質,因而彼此也越為相似。譬如說,天下的娃娃都一樣可愛,那是一種近似小動物的美,表現為稚氣的表情、嬌嫩的皮膚、憨態可掬的動作。少男少女的美洋溢著相同的青春朝氣,但我們已能發現,其中有些人因為正在形成的優秀個性而顯得更具魅力。對於一個成年人的外貌,我們一般不會對其物理性方麵例如五官的構造、皮膚的質地給予高度評價,而是更加看重其所顯現的精神內涵。
叔本華說:“人的外表是表現內心的圖畫,相貌表達並揭示了人的整個性格特征。”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在漫長的時間中,一個人的慣常的心靈狀態和行為方式總是伴隨著他自己意識不到的表情,這些表情經過無數次的重複,便會銘刻在他的臉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皺紋。更加難以掩飾的是眼神,一個內心空虛的人絕對裝不出睿智的目光。我們大約都遇見過那樣的人,他們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寫在他們的臉上。同樣,當我們麵對愛因斯坦的肖像時,即使沒有讀過他的著作,我們從他的寬容、幽默、略帶憂傷的神情就能判斷他是一位智者。叔本華也舉了一個例子:一群高貴的紳士來到維斯孔蒂公爵的宮廷,維斯孔蒂問他的年幼的兒子,誰是最智慧的人,孩子稍作環顧,就去拉著彼特拉克的手,把這位文藝複興時代的巨人帶到了父親麵前。有趣的是,中國的聖人孔子和西方的聖人蘇格拉底都是相貌極其古怪的人,但是,曆史並未留下人們認為他們醜陋的記載。
總之,在到達成熟的年齡以後,一個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顯現了智慧、德行、教養、個性等心靈品質的因素。至少就男人而言,這基本上是共識,聰明的女性也是這樣來欣賞男人的。那麼,女性是否也應該這樣來欣賞自己,或者男性是否也應該這樣來欣賞女人呢?我認為是的。哪怕是絕色美人也免不了有遲暮的一天,世界上再高明的美容術也不能使美色永駐。因此,女人在中年之後仍然一心要以色媚人,這至少是不明智的。能夠使女人長久保持魅力的也是容貌中的精神特性,一個氣質高貴的婦人雖然未必像妙齡美女那樣令許多男人神魂顛倒,但卻能獲得男人和女人的普遍敬慕。請不要說這不是一種女人魅力,無論男人魅力還是女人魅力都決不是純粹的生理特質,而永遠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另一方麵呢,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必須順應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節收獲不同的果實。
2002年12月
日常生活中的危險
日常生活中的危險——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題目。隻要不在暴政之下,戰爭之中,或者不是職業的驚險生涯(例如探險家、間諜、政客),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所遭遇的每一種危險都可以歸到這個題目下麵。
小的危險不去說了,每個人隻要留神就可防備的危險也不去說了,這些簡直不算是危險。單說真正的危險,其特點是發生前無法預防,發生了會奪人性命。
首先是疾病——潛伏在我們身體裏的殺手,它們常常躲藏得非常好,躲過了儀器的探測,也不被主人察覺,有朝一日突然作案。我們知道,相當一部分猝死病人生前從未被查出有心髒病。大部分癌症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布下它們的陣地的,當它們擂響戰鼓時,我們的生命已經落在包圍圈裏。艾滋病是異軍突起的新恐怖殺手,雖然其出沒蹤跡明確,但隨著它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大,防備也變得日益困難。你可以潔身自好,不吸毒也不淫亂,可是,你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需要輸血,因而無法杜絕它伺機侵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