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開發商的責任。作為投資者和操作者,開發商是處在政府和建築師之間的中端,對於兩端都有重大影響。一方麵,開發商對城市的全局要有一種責任心,不應申請和經營會破壞城市生態環境和曆史風貌的項目。然而,我們看到的情況恰好相反,幾乎所有的破壞性開發項目都是某些唯利是圖的開發商幕後運作的產物,在開發商的急功近利與政府的錯誤決策之間有一種合謀關係。另一方麵,開發商對自己所做的項目也要有一種責任心,真正當作文化精品來做,讓它經得住時間的檢驗,能夠進入建築史。要做到這一點,開發商就必須善於選擇優秀的建築師,並且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然而,現在的普遍情況卻是,開發商以牟利為最高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建築師成了為此目的服務的打工者,於是劣勝優汰,平庸的建築師泛濫。
2006年9月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在中國曆史上,世界級的精神偉人屈指可數,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在他身上,有著在一般中國學者身上少見的執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訪國內高僧,詳細研究了漢傳佛教各派學說,發現它們各執一詞,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漢譯佛經來檢驗,又發現譯文多模糊之處,不同譯本意思大相徑庭。因此,他才“誓遊西方,以問所惑”,到佛教的發源地尋求原典。他一生隻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譯佛教經典。其中,取經用了十七年,譯經用了十九年。他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的人,有極其明確的目標,因而能夠不為任何誘惑所動。取經途中,常有國君挽留他定居,擔任宗教領袖,均被堅辭。回國以後,唐太宗欣賞其才學,力勸他歸俗,“共謀朝政”,也遭婉謝。
超常的悟性加極端的認真,使玄奘在佛學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所翻譯的佛經,在量和質上皆空前絕後,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佛學造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時,戒日王舉行著名的曲女城大會,請他講大乘有宗學說,到會的數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歎服,無一人敢提出異議。以訪問學者身份成為外國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師,這在中國曆史上找不出第二個例子。作為對比,近百年來,中國學者紛紛談論和研究西學,但是,不必說在西學造詣上名冠歐美,即使能與那裏眾多大學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世界知道玄奘,則多半是因為《大唐西域記》。這本書其實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副產品,僅用一年時間寫成,記述了所到各地的概況和見聞。西方考古學者根據此書在新疆、印度等地發掘遺址,皆得到證實,可見玄奘治學的嚴謹。這本書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7世紀前的曆史,如果沒有它,印度的曆史會是一片漆黑,人們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戶曉,而《大唐西域記》則成了學者們研究印度曆史必讀的經典。其實,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亞洲國家,玄奘都是人們最熟悉和崇敬的極少數中國人之一。
我由此想到,這樣一位受到許多國家人民崇敬的中國人,今天在自己的國家還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許多中國人隻知道電視劇上那個娛樂化的唐僧,不知道曆史上真實的玄奘,懂得他的偉大的人就更少了。一個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曆史上的精神偉人,就不可能對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貢獻。應該說,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2006年5月
值得警惕的網絡暴力現象
近兩個月來,一個發生在中國多家網站上的“網絡追殺”事件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關注。事件的起因是,一個丈夫在網上發帖,譴責妻子與一個網名叫銅須的大學生有一夜情,並且公布了兩人的網絡聊天記錄和銅須的QQ號。他的帖子很快激起了熱烈的反應,攻擊偷情主角的“哄客”隊伍迅速由數百人發展到數萬人,相關網站的點擊率飆升,該事件一時成為網絡上的重大熱點。事件發生後,央視站在批評網民的立場上進行了報道,國外媒體也表示嚴重關切,其中《紐約時報》新聞的標題是“中國網民強加道德批判”,《國際先驅論壇報》新聞的標題是“以鍵盤為武器的中國暴民”。
在事件的整個進程中,最令人驚詫的情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各相關網站,網民的反應幾乎是一邊倒地憤怒聲討偷情主角,對今日社會已經得到相當寬容看待的個人私情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超強烈的道德義憤。相反的聲音十分微弱,被淹沒在眾口一詞的聲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