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人物印象(2)(2 / 3)

哈貝馬斯來華時,因為偶然的機會,老六出席了一個小型聚會。不久後,他送給我一套照片,是他當時拍攝的這位大哲學家,抓拍得極好,神態各異而皆生動。因此,當另一位哲學大師德裏達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時,我就通知了他,結果有了另一組精彩的肖像。德裏達逝世,媒體上登出哲學家生前訪華時的照片,比他拍的差得遠。我建議他也發表,他露出困惑的表情,我馬上明白,那是他壓根兒沒想過的事。

在我的心目中,老六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藝術不是他的職業和工具,而是他的全部生活方式。這篇小文題為“田益賓印象”,實際上寫的都是老六。既然老六活得這樣自在,那麼,那個田益賓默默無聞又有何妨。

2004年12月

靦腆的世界冠軍

——芮乃偉印象

將近四年前,五月花季,我應邀到雲南,參加中甸縣改名香格裏拉慶典。到達第二天,剛走出賓館大門,一位先生禮貌地請我留步,把太太介紹給我,落落大方地說:“她很喜歡你的書,自己不好意思跟你說。”後來,隻要提起當時的情形,先生就會得意地誇口,說太太是靠了他才認識我的。據他說,在機場,太太就看見了我,對他耳語:“就是他,就是他。”攛掇他引見,自己卻不敢來對我說。

這個如此膽怯的女子是誰?提起這個名字,人們就會向我列舉她的赫赫戰績:全國圍棋女子個人賽四連冠,世界女子圍棋賽多次奪冠,世界上唯一贏過李昌鎬、曹薰鉉的女圍棋手,因此而被媒體冠以魔女的稱號。我實在孤陋寡聞,在此之前,竟然不知道著名的九段圍棋夫婦江鑄久、芮乃偉。在知道了以後,每次相見,乃偉那靦腆的模樣仍使我想不起她是一個世界冠軍,而且怎麼看也和魔女不搭界呀。

當天晚宴時,我和乃偉座位相鄰,我們都是拘謹之人,交談了不多幾句。略感意外的是,她說她最喜歡的是我寫尼采的那本小冊子。她告訴我,有兩本書對她的人生發生了重要影響,一本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多夫》,另一本就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這兩本書都是充滿激情和謳歌力量的,而我眼前的這個女子卻安靜文弱,並且以亟需頭腦縝密冷靜的圍棋為職業,使我感覺到了鮮明的反差。

在那次活動中,嘉賓分作三組去不同地方,我們不在一個組。活動結束後,陳哲邀請兩夫婦和我遊大理地區,彼此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在劍川時,參觀一家木器廠,廠方要送他們一張圍棋盤,是用珍貴木料製作的,標價二千多元。隻見夫婦倆用惋惜的眼光打量著這張盤,指出線不直、格子不勻等毛病,這些毛病是我們外行的眼睛根本看不出來的。廠方堅持要送,乃偉急了,說了一句話:“我們真的不要,以後你們不要再把這麼好的木頭做成這麼差的棋盤,我們就謝天謝地了。”這句話是脫口而出的,她的眼睛裏停留著惋惜的神情,她仍在為被糟蹋了的珍貴木料惋惜。我心想,換了別人,即使不滿意,也多半會收下禮物,並且客氣一番的。廠方又請我們留墨寶,別人都推辭,乃偉爽快地拿起了毛筆,我發現她寫得一手好字。

鑄久、乃偉是韓國棋院客座棋士,常年住在韓國。自相識後,他們回中國,隻要到北京,我們一定見麵。有一回,我去北京一家飯店看他們,乃偉正在進行半決賽,獲勝了,一出賽場就被記者團團包圍住。我看見她神態窘困,在鑄久保駕下才得逃脫。在她與鑄久合著的自傳《天涯棋客》中,我讀到,在挑戰曹薰鉉的韓國國手戰賽前,記者問她是否緊張,她的回答是:“有一點,不是因為棋,而是因為有這麼多人圍著。”這個回答異常真實。她熱愛圍棋,下棋必有輸贏,那是她熟悉的,但她永遠習慣不了下棋帶來的那些外在的東西,包括名聲。她最可愛的一點是,名聲再大,她見人緊張依舊,這說明名聲對於她的確隻是外在的東西,對她的心靈沒有發生任何作用。第一次見到她自小崇拜的吳清源,她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直到吳對外說她是自己的學生,她知道了仍不敢相信。吳清源招這樣一個不自信的弱女子為關門弟子,真是慧眼識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