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在每次經意間將人打動(4)(2 / 3)

溫馨提醒:

南非習俗

※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認為祖先不僅有消災滅禍的本領,而且還擁有懲罰子孫的力量。所以,他們特別忌諱外人對其祖先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出失敬。

※南非人為人處世非常大膽而直爽,與他們交談時過分地委婉或者兜圈子,是不受歡迎的。

※跟南非黑人交談時,有四個方麵的話題切莫涉及:一是不要為白人評功擺好;二是不要評論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別之間的關係及其矛盾;三是不要非議黑人的古老習俗;四是不要為對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賀。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全稱是澳大利亞聯邦。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畜牧業發達、礦產豐富,有“牧羊之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等名稱,其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官方語言是英語。澳大利亞的人口中,90%是歐洲係人,以沉著型居多,不喜歡生活環境被擾亂,並且很重視辦事效率。因此,我們在和澳大利亞人進行商務交流時需要尊重他們的社交習俗,避免狀況百出。

★社交禮儀

由於澳大利亞受英聯邦民族、宗教、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在待人接物方麵的習慣做法是英國味道十足。在正式的商務應酬中,更是如此。但由於近些年來英國地位的衰落與美國勢力的膨脹,美國的社交禮儀已經日益滲入澳大利亞社會,並且逐漸被澳大利亞人所接受。目前,在交往應酬的各個方麵,澳大利亞人的具體做法業已越來越顯得很有一些“美國化”了。

在澳大利亞,除了居於支配地位的英國移民的後裔之外,還同時生存著許多其他民族。澳大利亞各民族人民共同奮鬥,創造澳大利亞文明與繁榮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禮儀與習俗,並且努力將其發揚光大。因此,澳大利亞的社交禮儀便形成了這樣的基本特點:兼容並包,多姿多彩,以見麵禮節而論,他們所行的既有擁抱禮、親吻禮,也有合十禮、鞠躬禮、握手禮、拱手禮、點頭禮等。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可謂多種多樣。就主流社會而言,人們一般喜歡英式西餐,口味清淡,不喜油膩,忌食辣味。

澳大利亞人的主食是麵包,愛吃牛羊肉,愛喝牛奶、咖啡、啤酒等。

澳大利亞人一般不吃狗肉、貓肉、蛇肉,不吃動物的內髒與頭爪。對於加了味精的食物,他們也十分厭惡。

用餐時澳大利亞人使用刀、叉。平時澳大利亞人很愛外出野餐,並以燒烤為主。

★服飾禮儀

澳大利亞人除了在極為正式的場合要穿西服、套裙之外,平時的一般穿著大都是短褲,或者牛仔裝、夾克衫。由於陽光強烈,他們出門時通常戴上一頂棒球帽來遮擋陽光。

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市,當地居民的穿著自成一體。他們在正式場合一定要穿襯衫、短褲和長襪。這種穿法被當地人叫做“達爾文裝”。

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平時習慣於赤裸上身,在腰上至多是紮上一塊圍布遮羞而已。在身上,他們通常要佩戴額箍、鼻針、臂環、項圈等多種飾物,並且還用以石刀或貝殼刻出用以裝飾的精致的疤痕。有的時候,他們還會在身上紮上一些羽毛,並且塗上各種顏色。

溫馨提醒:

澳大利亞習俗六注意

※袋鼠被澳大利亞人視為澳洲大陸上最早的主人,應給予充分的尊重;

※澳大利亞人認為兔子是不吉利的動物,碰到了兔子可能厄運將臨;

※愛娛樂的澳大利亞人往往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係的捷徑之一,對此類邀請予以拒絕,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麵子;

※澳大利亞人不喜歡“外國人”稱呼,他們認為這一過於籠統地稱呼是失敬的做法;

※澳大利亞人對公共場合的噪聲極其厭惡,認為不應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做禮拜”之習,不應在這天與他們進行約會。

新西蘭

新西蘭的全稱即為新西蘭,由於新西蘭距離其他大洲路途遙遠,並且環境十分優美,故有“世界邊緣的國家”、“綠色花園之國”和“白雲之鄉”的稱號。新西蘭的畜牧業極度發達,國民經濟以其為主,因此,又有“畜牧之國”、“牧羊之國”之稱。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語為英語。新西蘭人在進行商務活動時會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