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後起之秀(1 / 2)

結盟蒙古夾擊金國也是這個道理,那時上上下下對靖康之恥誰敢言忘?當然,那時候的南宋與其說趁機北伐,莫不如說是純屬無奈之舉,蒙人太強勢,金國已經必亡無疑。【ㄨ】

聯蒙滅金,既可以滿足百姓因靖康之恥而產生的仇金民族情緒,又可以暫時緩和與蒙古的緊張關係,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至於某些“唇亡齒寒”的論調,太可笑,據記載,金國一被蒙古人痛揍,轉而就拿南宋來出氣,以獲得對蒙古人在土地財政等各方麵的損失。

北方,蒙古滅西夏,繼續高歌猛進。南方,宋金又陷入了城池拉鋸戰,人口傷亡使得南宋朝野對金的仇恨情緒急遽升溫,這時候還想唇寒齒亡?

沈侃將自己的觀點以較委婉的方式寫出來,沉思了一會兒,這題目肯定是因最近的局勢,周學正有感而發。

題目是不是有些難了?不及多想,最終他下筆指出,戰爭並不單單是軍事上的勝負,其實質是綜合國力以及國策的反應。

宋朝軍隊的戰力並非如傳言般低下,相反,能與遼國維持長期大體上的和平,光用歲供是買不來的,雙方軍事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不然早已被遼人吞並。

證據是以萬餘人的金人就火速滅了遼,而夾大勝軍威,麵對區區半壁江山,倉猝泥馬過江的南宋******卻毫無辦法,完顏亮隻能望江興歎。而以蒙古大軍橫掃寰宇的剽悍,麵對南宋時竟足足攻打了四十餘年,這都足以說明我漢人軍隊的戰力,此外我太祖皇帝麾下的大明軍隊……

寫到這,沈侃不寫了,因為再寫下去,矛頭隻能指向宋朝的統治階級,同樣連年挨打,豈不是有影射當今朝廷無能的嫌疑。

第二場策論,題目是“安國全軍之道。”

沈侃確認無疑朝廷有了振作的決心,是啊!眼下局勢已經很危險了,韃靼人氣焰囂張,都快打到京城了,倭寇也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再這麼下去……

到了第三場,題目恢複了正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四書五經方麵,沈侃始終認為自己不行,不管怎麼下功夫,思維方式都已經定型,比不過古代人。

但是四書五經有多深奧,又何嚐隻有現代人覺得難呢,其實過去的人也一樣,哪怕一輩子讀四書五經,能真正理解的仍然少之又少,就拿眼下這些歲數大大小小的童生來說,恐怕比沈侃也強不到哪去,更何況在綜合方麵,沈侃自有他的優勢。

從上午到日落西山,整整一天過去了。

這次考試無需封卷,都由周學正一言而決,考生們答完了,自己上去交卷。【ㄨ】

有個五十來歲的老童生上前交卷,周學正看了下卷子,翻了翻點名冊,問道:“你名叫魏明?”

老童生回道:“是,童生就是。”

周學正打量了下他,又問道:“你今年多大年紀?”

老童生解釋道:“童生冊上寫的是三十歲,童生今年已經五十二歲了。”

“考了幾回?”

“二十歲應考,至今已考過二十餘次。”

“那你為何不進學?”

“大概因童生文字荒誕,諸位大人不賞識吧。”老童生苦笑。

周學正笑道:“你倒有自知之明,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