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蘇州,暖風襲襲,小花園裏的花就已經開了。到了六月,花園裏就開始結果,黃瓜、茄子、豆角、冬瓜、還有時任太醫院禦醫的李時珍在他那本還未問世的《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的玉蜀黍,被民間稱為玉高粱的農作物,即玉米。
這些蔬菜中最活躍的要屬原產地北美洲的南瓜,按理說南瓜應該是與玉米同時期傳入中土的,但有意思的是竟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元代,農學家王禎在他的著作《農書》中記載:浙中一種陰瓜,宜陰地種之。秋熟色黃如金,皮膚稍濃,可藏至春,食之如新。
這南瓜的秧會蔓延到牆頭,又順著院牆長到外邊去,開出朵朵大黃花。黃瓜也會爬蔓子,往往喜歡在窗欞上開花結果,累累果實將窗戶遮擋。
房簷下,柔嫩嫩的須蔓呈淡綠色,好像柔弱一觸就得斷的樣子,令人替它們擔著心,而正是這些看似柔弱的須蔓,一邊努力的攀窗欞一直往高處生長,一邊吊著一個個翠綠色的黃瓜,每根黃瓜上還頂著沒有落的小黃花。
六月裏,小花園最為熱鬧,蝴蝶、蜻蜓、螳螂、螞蚱以及各種各樣的昆蟲。玉米的纓子才剛剛發芽,每個顏色都不同,就好比女人的針線包打開,露出線頭紅的綠的,深的淺的,幹看起來異常的幹淨。
青的青、紫的紫的茄子又肥又胖,看起來也是幹淨的過分,簡直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幹淨,好似剛剛被雨水澆過,也好似被油塗抹過,反正幹淨的令人愛不釋手。
熱鬧的花園沒有任何高貴的花卉,可見主人的品味和疏懶,自從他來了後,這些花從來不澆水,任由被風吹,被陽光曬,可是不管是花還是蔬菜,卻越開越豔,越開越旺盛,將小花園裝扮的炫耀生機勃勃。
胭脂豆、金荷葉、馬蛇菜都開得像火一般,尤其是馬蛇菜,紅得是那麼的鮮明耀目。
沈侃從外頭返回小花園,就見同齋的四個人坐在棚子下談笑風生。
坐在最裏麵的青年名叫江彬,字文全,今年十九歲,現任蘇州布政使的公子,因慕周學正,特意轉來的縣學,和沈侃幾乎同一時間,已來此大半年了。
此人慷慨仗義,也有一身的公子哥習氣。坐在他左邊的叫做李霄,字叔夜,今年十八歲;右邊的名叫鹿子貞,字玉之,今年剛滿十七歲,二人都是加試中考進來的。
背對著的家夥今年二十歲,叫做王丘,字青石,乃是潛齋先生的堂弟。沈侃很討厭他,仗著是先生的堂弟,凡事總要壓他一頭,又愛占他的便宜。
他們四人的年紀都比沈侃大,因此沈侃隻得稱他們為兄。
今日江彬要聚會,這不王丘聞訊就跑來了,老規矩每個人出銀子一兩,他吵著也要出份子,卻一文錢也沒有,仍舊肩膀上扛著一張嘴,偏偏稍微喝醉就愛胡言亂語,不但嗜酒,更好色。
沈侃是打吳家回來的,去年裴夫人在老家修了新宅,吳夫人卻沒有回去,依然讓吳淞在潛齋先生門下讀書。
上個月,潛齋先生辭館,村裏人苦留不住隻得罷了,吳夫人見狀托沈侃在蘇州城裏買座宅子。
沈侃很低調,半年來隻字不提有未婚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