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截訪穩控(3)(1 / 3)

“闖美國駐華使館”,是自同年2月6日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到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尋求政治避難以後引發的連鎖反應。4月下旬,山東的盲人陳光誠尋求到美國駐華使館進行政治避難……河北也有一些訪民提出到美國駐華使館反映中國的司法腐敗和踐踏人權問題,於汝法就是其中之一……

“離奇死亡”,是“闖美國駐華使館”之後的結果,是抓人眼球的關鍵。“闖美國駐華使館”,說明“闖館”人的健康狀況良好,躺在病床或走幾步就虛脫的人,是闖不了的。闖了以後的“離奇死亡”,把人們的思維引向猜測。為了強化人們的猜測,多家網站用“事實”進行了引導,如有的媒體寫道:為抗議司法不公,於汝法4月12日曾試圖到美國使館前自焚,被警察阻攔。6月14日,他再度前往美國使館,被警方攔截,並移交給河北省駐京辦,之後傳出死亡消息。如有的媒體寫道:不明人員送回屍體,於汝法頭部有一個三公分長刀傷,身上還有被擦拭過的血跡。再如有的媒體寫道:有一個目擊村民,看到一輛車把屍體抬到他家後就走了。還有的媒體寫道:於汝法的公民意識很強,為維護合法權益,長期上訪,上訪一次就被打壓一次,不得不破釜沉舟,挺身闖入美國大使館等等“事實”把猜測與各級各部門對上訪群眾的截訪穩控聯係起來了——打死的?逼死的?網民的種種追問,把人們的猜測引向更深層次,即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沉重話題——人權問題、法治問題。

這些網上信息引起河北省委高層的高度重視,省公安廳刑偵局長王星亮,連夜被派往於汝法死亡的現場,用刑偵專家的智慧和經驗,對於汝法的“離奇死亡”進行依據事實的品評,同時對於汝法打官司、上訪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於汝法,男,1937年8月出生。妻子段某2004年去世,兩子三女均成家各過。1998年5月2日,於汝法因欠本村村民於某某一百元錢,於某某等幾人到於汝法家討要,一方要一方不給,繼而由動口發展成動手,於汝法夫婦及他們的二兒子於某被打傷,對方也有人受傷。於汝法夫婦因輕微傷住院,且在傷愈之後,醫院反複動員其出院他們堅持不走,並將住院費用全部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此案因為其二兒子於某的上訪、鬧訪,使得從縣法院到市法院在判決結果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開庭了又開庭,發還了又發還。就在其二兒子於某作為原告提起訴訟的同時,被打成輕傷的被告方也提起了訴訟。進一步把這一訴訟過程拉得很長,拉得更複雜。

穩控在拉長的訴訟過程中變得任務極其繁重。於汝法的大兒子和三個女兒均不參與訴訟、上訪,於汝法的訴訟、上訪完全由二兒子於某掌控。穩控工作則集中在於某身上。於某的兒子上學,鎮政府協調縣文教局免了學雜費;鎮裏出麵,把於某安排在一個企業打工,沒幹多久於某便以頭疼為由走了。市縣兩級法院的開庭審理,基本上契合著於汝法父子的上訪和當地穩控的節奏。

2003年11月,滄州市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於汝法隨即向省法院提出申訴。從此以後,夾在省法院和滄州市法院中間的於汝法父子,用不間斷上訪、鬧訪,牽動著省法院的指令和滄州市法院的動作,在幾經發還、駁回、聽證以後,2011年5月,省法院對此案予以終結。

終結是解決上訪案的一個特殊程序,隻有在法律問題徹底解決以後,才能在省法院或最高法院終結。一個普通的官司,從一審到二審,從申訴到再審,從再審到終結,漫長的司法環節,不隻是耗費涉案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耗費政法機關大量的司法資源。這就是我國目前的現狀,這個現狀囊括司法體製架構、人們對法律的理解和遵循,以及人的素質等種種要素。就司法體製架構看,且不論它是否正確、是否先進,但有一點不可否定,即它契合了我國現階段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水平。和諧是需要協商的,和諧是需要讓步的,和諧是需要慢慢來的,和諧是需要執政黨寬容的。派生在這個和諧構建大勢中的攔訪截訪,看似與這種大氛圍不協調,但它仍未超出和諧構建的大範疇。於汝法案終結後,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所做的穩控工作,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