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感情與嚴格執法的對接
2011年12月30日下午,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事先沒打招呼,也沒帶隨從,到省涉法涉訴聯合接訪服務中心接訪。
張越不是第一次這麼做。
省接訪中心是張越提議建立的,中心出台的一些製度規定,他都親自審定過。中心工作人員都有感受,張越每來一次,中心的接訪製度都會作一次調整、完善。
其實我清楚,張越是不放心。
河北省涉法涉訴聯合接訪服務中心這塊牌子,從2009年10月26日戳起來以後,名聲越來越大,品牌越來越響。
從接訪的數字看,從2009年10月26日至2011年12月,接訪中心共接待上訪群眾4.2萬餘人次,近1.5萬起上訪案件在這個接訪中心的強力督辦下得到解決,上訪群眾用離開這個接訪中心的笑臉,用情真意切的感謝信,用錦旗,表達了對這個接訪中心、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和感激。
中央政法委兩度派人乘火車到石家莊,以上訪人的身份到接訪中心暗訪,報告給領導的是“真沒想到,堅持得真好”。外省市來接訪中心考察的同誌,第一天在中心工作人員陪同考察後,第二天以上訪人的身份再次考察,得出的結論是“服了”。
方方麵麵的讚譽越多,張越越是擔心,這可是河北省政法係統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培樹的一塊品牌,開辦之初,大家很重視,很謹慎,時間長了,會不會又成了“衙門”,上訪群眾在這個“衙門”會不會再次領教“訪累”?
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張越多次不打招呼,不帶隨從,一個人來到接訪中心接訪。
2011年12月30日下午的這次接訪,上訪人李振花的哭訴,激起了張越對接訪中心的不滿,甚至是憤怒。他批評中心忙忙碌碌接訪,但效率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是沒有把對上訪群眾的感情調整到飽滿的程度,工作缺乏靈魂。
李振花且哭且訴的案件是:李家與劉某某家因汽車引發糾紛,2008年12月8日晚,李振花和丈夫田某某等八人到劉家去要車,劉家夫婦和妻弟田某,拿板斧和砍刀,將其丈夫田某某捅死了。李振花認為當地公安機關不作為,有意包庇劉家,把故意殺人改為故意傷害,市法院枉法裁判,沒有判處劉某某和他小舅子田某死刑。李振花上訪的訴求是,討還公道……
張越邊聽邊記,幾次將紙巾遞給李振花擦眼淚。
張越問:你到這個中心來反映過嗎?
來過來過。李振花邊抹淚邊說。
來過幾次?張越問。
李振花說:來過很多次,我都記不清了。
張越對李振花安慰一番,表態堅決依法盡快把她反映的問題解決好。
李振花千恩萬謝抹著淚走了。
李振花一走,張越即叫接訪中心工作人員查李振花來這裏上訪多少次。當工作人員告訴他李振花來過86次後,張越臉一沉,走了。
86次,這不是“訪累”,又是什麼呢?
接訪中心負責人、省委政法委副巡視員冀運福急了,找我和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張鐵力解釋,說省法院在接訪中心的幾批接訪人員,包括省法院副院長朱良酷都接待過李振花,省接訪中心還組織專家對這個案子評查過,案子辦得沒有問題,等等。
案子辦得沒有問題,為什麼還訪?接訪中心為什麼還接?在訪和接之間,是不是存在機製上的缺陷?
帶著這一係列問題,省接訪中心再次從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律師協會抽調專家,對李振花上訪案進行評查。評查結論還是沒有問題。
案子沒有問題,但案子之外特別是省接訪中心的製度設計就出來問題了。李振花上訪案辦理沒問題,李振花不停訪,省接訪中心不停接,二者之間如果沒有一方停下來,不僅李振花要無休止地領教來省接訪中心的“訪累”,而且省接訪中心要無休止地接待李振花,大量的接訪資源做無用功。要叫接與訪的一方停下來,必須要重新進行製度設計。作為接訪方,不能單方麵喊停,而要通過工作,叫上訪方自願停下來。
完善機製的探索再次啟動。省接訪中心組織評查專家約談李振花,先聽李振花的訴說,且讓她一口氣全部說完,爾後開始提問。
問:2008年12月8日晚,你們夫婦請張某等六人在家吃飯,喝了兩瓶白酒,商議到劉某某家去開車,是不是這樣?
李振花不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