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接訪花絮(1)(1 / 2)

憂慮並快樂著的接地氣

河北省政法部門把安排人員到接訪中心接訪,叫做“接地氣”。

所謂“接地氣”,簡單說就是與普通百姓打交道。到接訪中心來上訪的,都是基層群眾,且是家庭比較困難的群眾。安排政法部門的人員輪流接訪,一次接訪半年,每人平均接訪幾百名不同的上訪群眾,聽幾百個涉不同案件群眾的傾訴,灌在耳朵裏,留在心靈上的,就不是單純的案由和訴求了,而是基層群眾看案件處理的不同視角,基層群眾因涉案引發的所思所想,基層群眾打不起官司的現狀,以及受冤了伸張起來很難的處境。這對於接訪的政法幹警來說,無異於深入認識社會現狀的補課。講課的是文化不高、不懂法或懂得很少,但思維單純、感情純樸的上訪群眾。他們講課的方式,有心氣平和,有戰戰兢兢,有斷斷續續,有翻來覆去,有顛三倒四,有大喊大叫,有大哭大鬧……他們用基層群眾最常用的方式,為接訪幹警的靈魂紮根於炎黃大地進行授課。古老的文化傳承,可是炎黃華夏的命脈傳承啊!如不立足中國社會現實,不紮根腳下這片熱土,不與基層群眾打交道、接地氣,懸在半空的靈魂是不可能找到歸宿的!

從我接觸的接訪人員看,半年接訪下來都有所變化,怎麼變的,說不確切,但能隱隱約約感覺到變在內心世界。如原先辦案魄力大的變得謹慎些了,原先說話口氣大的變得緩和些了,原先處事張揚的變得低調些了。雖然接訪過去一段日子了,但一談到接訪這個話題,就像閘門打開,大家搶著說。接訪時受到的委屈,回憶中變成了一種快樂,接訪時留下的憂慮,回憶中變成了接地氣所獲得的人生財富。

花絮一:我上吊的繩子鄉裏還沒給我

2012年10月8日早晨,負責省接訪中心日常工作的省委政法委副巡視員冀運福,像往常一樣來到省接訪中心,在門口被滄縣上訪群眾苗蘭英攔住了。

冀運福說:蘭英啊,你怎麼又來了,上次不是說好了,回縣裏……

苗蘭英截住冀運福的話說:冀主任,你上次給鄉裏打電話後,他們把我的身份證和包還給我了,但上吊的繩子鄉裏還沒有還給我。

冀運福一聽忍不住笑了,正來上班的省委政法委信訪處處長張建旗和副處長王慶俠也都忍不住笑起來,旁邊的上訪群眾也都笑了。

冀運福勸她:一根繩子就算了吧,這麼長時間了,到哪兒找去呀!

苗蘭英不幹,她這次來上訪,就是要那根繩子。冀運福隻好安排接訪室接待她。

在此之前冀運福接訪過苗蘭英,她的訴求四項:一是她家的老住宅被西鄰李家新蓋的門樓懸空壓了十公分,要求李家把這十公分砸掉;二是苗蘭英家新房蓋好後,在房子的西外牆、後外牆壘了五十公分的護坡,西鄰李家、後鄰高家提出異議,村支書帶兩委幹部當場製止,苗蘭英認為是故意刁難;三是苗蘭英2006年給派出所交三十塊錢辦身份證,直到2012年5月才辦成,要求追究派出所責任並予以經濟賠償;四是苗蘭英因鬧訪妨礙正常的辦公秩序,被兩次行政拘留,隻有一次出具法律手續,要求對另一次拘留不出具法律手續作出解釋並予以賠償。

冀運福對苗蘭英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了解釋。

第一、二個問題,冀運福說,這兩個問題屬於“相鄰關係糾紛”,建議你作三個選擇,一是到法院起訴,二是到鄉政府反映,三是到信訪局反映。冀運福把這三條建議寫到紙上交給苗蘭英,叫她回去與家人商量辦理。

第三個問題,冀運福是這麼對苗蘭英解釋的:2011年11月23日,你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因你不交費用,派出所沒有為你采集照片。後來你上訪反映這個問題,經縣公安局領導批準,為你采集照片,沒有收取費用,並於2012年3月6日將你的照片上傳省公安廳,同年5月6日,派出所把身份證送到了你手裏。

第四個問題,冀運福說:2011年以來,因鄰裏糾紛,你多次到鄉、縣、市、省、北京使館區、中南海周邊鬧訪,你所反映的問題,省、市、縣三級信訪部門都給予過答複,省信訪局專題研究你所反映的問題後,明確予以終結。可你仍在2012年2月8日、5月7日、8月21日、22日,身披孝衣,在滄州市委、市政府、市信訪局、市紀委、市委組織部門口和辦公樓打標語、散傳單、大喊大叫、威脅上吊自殺,你還站在馬路中間攔車,造成道路阻塞。你的做法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縣公安局於2012年2月8日,對你處以行政拘留十天。2012年8月22日,縣公安局再次對你處以行政拘留十天,因送達拘留文書時,你家沒人,也找不到你,所以沒有出具法律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