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擱筆相視,含毫不斷,故白頭可期,汗青無日。’因為一方麵是雇用的,一方麵是裝幌子的,所以開口便是聖祖仁宗,他隻知道為自己吹牛,怎麼有心思顧到那時的社會?隻知道描寫表麵,怎麼有精神描寫到那時的背景?所以從嚴格的說一句,中國史書,不但不能寫出民族的精神,社會的特性,文化的遞蛻,並且不能夠寫出帝王的實狀,滿紙浮文飾詞。梁啟超說是絕好的皇帝教科書,——任公《曆史研究法》裏說:‘其著書本意,專以供皇帝之讀;故凡帝王應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非彼所需,則從擯缺。此誠極好之皇帝教科書,而亦士大夫之懷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讀也!''''——這還是恕詞,我說它連皇帝教科書的資格都還夠不上。因為既稱道教科書,必要如梁君所說,凡帝王應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又要使讀者知道當時的實狀。如今它專裝幌子,不說老實話。明明是大盜朱溫,偏偏說是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叫後來做帝王的,無從知道其所以興,亦莫知其所以亡;也不知道做帝王的宮廷裏有多少黑幕,帝王的自身有多少罪惡,帝王的嗣統有多少變故(如呂氏易嬴等例甚多),後之讀者,如墮入五裏霧中,真相莫明,因果無從尋繹。那曆史的效用,也完全失去。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徒然叫後來的帝王讀了,自以為天子龍種,妄自尊大,造成幾千年來專製的劣根性(一切貴族觀念富翁氣焰也未始非這一點天皇神聖暗示的縮小),所以編史書的技能,也可以說是曆史的人格,第一,是要寫實;第二,是要有剪裁;第三,是要寫了縱斷麵,還要寫橫斷麵……如今中國史書最大的罪惡,在科學上,固然沒有適當的史書給我們讀;便是這種種縱斷麵橫斷麵的史料,也被他們粗心慷慨的,——好似紈絝子弟揮霍祖宗遺產一般,任意拋棄。這一丟不可再得的史料,給他們因為注力於拍皇帝的馬屁的帝王史,視為無足重輕,隨意毀滅;害我們生在這幾千年以後的人,缺乏了這專史的智識。便是要重編專史,也因為從前許多史家(敗家子)把這一份豐富的史料完全敗去了,如今重新整理起來,談何容易!他們既然專注力於帝王史,倘然能把曆來帝王社會縱斷麵橫斷麵的遺跡,完全寫出,那末不但叫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帝王史的智識,或者在這裏麵多少尋覓得別種關於專史有力的參考資料。無奈他的帝王史,是隻寫時間,不寫空間,虛偽的,片麵的。不但這種帝王史的智識靠不住,並且要我們後人在無可尋資料中尋出資料來。因為當時蔽於虛榮的一念,深怕後來顯他的原形,把當時帝王所寄托的橫斷麵的痕跡一齊銷滅,所以後人要尋這種資料很不容易。”

他說:‘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擱筆相視,含毫不斷,故白頭可期,汗青無日。’因為一方麵是雇用的,一方麵是裝幌子的,所以開口便是聖祖仁宗,他隻知道為自己吹牛,怎麼有心思顧到那時的社會?隻知道描寫表麵,怎麼有精神描寫到那時的背景?所以從嚴格的說一句,中國史書,不但不能寫出民族的精神,社會的特性,文化的遞蛻,並且不能夠寫出帝王的實狀,滿紙浮文飾詞。梁啟超說是絕好的皇帝教科書,——任公《曆史研究法》裏說:‘其著書本意,專以供皇帝之讀;故凡帝王應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非彼所需,則從擯缺。此誠極好之皇帝教科書,而亦士大夫之懷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讀也!''''——這還是恕詞,我說它連皇帝教科書的資格都還夠不上。因為既稱道教科書,必要如梁君所說,凡帝王應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又要使讀者知道當時的實狀。如今它專裝幌子,不說老實話。明明是大盜朱溫,偏偏說是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叫後來做帝王的,無從知道其所以興,亦莫知其所以亡;也不知道做帝王的宮廷裏有多少黑幕,帝王的自身有多少罪惡,帝王的嗣統有多少變故(如呂氏易嬴等例甚多),後之讀者,如墮入五裏霧中,真相莫明,因果無從尋繹。那曆史的效用,也完全失去。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