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如果我們習慣於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湖南某媒體曾報道過一個新聞,婁底有一位62歲的老人,冬天要穿38件上衣和11條褲子禦寒,但還是冷得要生兩個爐子烤火。
怎麼會這樣?這位叫王少光的退休教師說,他變得特別怕冷是從1992年開始的。那年妻子遭遇車禍去世,此後他的體質開始變差,常感冒,衣服因此越穿越多。近兩年,夏天他都要穿10件衣服和多條褲子,而冬天更是要穿幾十件衣服,但還是冷。
很可能,這是心冷。最愛的妻子突然過世,丟下自己形單影隻度日,這樣子心太冷了,任誰都不能替代那個人,令自己的心變暖。心靈的這種狀況映照在身體上,便出現了無論穿多少件衣服都不能變暖的怪現象。
對於這樣的冷,我也略有體會。
一天,我穿得厚厚的出門,發現與天氣並不匹配,好像自己到哪裏都是穿得最多的一個,但卻仍然覺得冷,忍不住發抖。
“你病了?”朋友問。“應該沒有!”我回答。
我猜我沒有病,我想身體的這種冷,源自心冷,源自那一天籠罩在心頭的孤獨的冷。
意識上不能溝通,就用身體溝通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這個道理,我在太多故事中看到。
一個深圳的男孩,去年高考發揮失常,沒能如願考上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最後,他被父母送到了東北讀書。他想讀廣州的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或華南理工大學,但父母不同意,他們的理由是:他從來沒離開過家,從來沒吃過苦,就去冰天雪地的東北鍛煉一下吧。
結果,他在東北那所大學嚴重不適應。短短的一學期,他瘦了幾十斤,經常肚子疼,會疼得流下汗來,還莫名其妙地摔了腿,骨折了。媽媽心疼他,去東北帶他到當地最好的醫院檢查,但卻檢查不出肚子疼的緣由來。醫生還說,照他當時摔跤的程度,骨折按說也是不該發生的。
在我看來,瘦幾十斤、肚子疼和骨折,都是他心靈深處的反映。
因為在東北,不隻是天冷,心也冷。
首先,他的好友差不多都在南方讀書,僅有幾個在北方的,也集中在北京,這讓他感到異常孤獨。
其次,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他認為,自己應該去北大、清華的,東北的那所大學盡管也不錯,但比北大、清華差了兩個檔次,他認為配不上自己,所以他根本不願意去適應這所學校的生活。
最後,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高考報誌願時,他的父母沒有征求他的意見,強行給他填報了這所大學,而且明確地對他說,以前他們對他太溺愛,他該去過一下獨立的、有挑戰的生活。這讓他覺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又被拋棄了。
這三個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那所大學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學的一切,從老師到同學,從宿舍衛生到食堂水平……
於是,他一到那所學校,便對父母說,他在那裏待不下去,他想轉學,想回到南方去,不然複讀也可以。
但是,他的父母絲毫沒有理會他的這一呼聲,反而嘲諷他說:“這麼一點苦都受不了,你就這麼沒出息?”
從那以後,他不再對父母講他想回去。甚至,他可能都不再對自己這樣
講,他強迫自己在那所學校待下去,做一個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然而,這隻是他意識上的努力,他的潛意識仍然執著於回去,仍然拒絕融入那所學校。
於是,在潛意識的指揮下,他討厭那所學校的飲食,吃得很少,很快瘦了下去。同樣在潛意識的指揮下,經常肚子疼。並在潛意識的指揮下,他莫名其妙地把腿摔骨折了。
他不再和父母說回去的念頭,但他會和父母說這些明顯的事實:他瘦了,他肚子疼,他骨折了……
通過這些事實,他在表達一個信息:我都這麼慘了,你們還不讓我回去,你們還愛不愛我,你們還是稱職的父母嗎?
本來,他想和父母溝通,用語言來表達這個信息,但父母不允許,無奈之下,他隻好改用身體來傳遞這個信息。
癌細胞或是被壓抑的情緒
這種現象並不罕見,當我們心中升起某種情緒或某種念頭時,我們常不願意接受它們,並試圖壓製它們,這種壓製常常成功,我們果真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了。
然而,它們並未消失,隻是被壓製到潛意識中去了。並且,它們還一定會尋求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而通過身體來表達,是最常見的方式。
一個男孩,工作很不順利,常被人批評,他沒學會應對這種批評,也不願意去直麵自己的失敗,於是他想逃避,他把工作不順利的細節和別人批評他的刺耳語言全忘了。
但是,以前從不夢遊的他開始了夢遊。他睡著睡著會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說一些發泄性的話,接著會在宿舍裏晃悠,盯著宿舍裏的工友看,把他們嚇得半死。
意識上,他努力忘記這些不愉快的事,努力壓製自己的憤怒,但夢遊狀態表明,這些事他並未忘記,他的憤怒也並未消失。
一位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控製能力,他會把自己的每一分鍾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滿滿當當,每天像鍾表一樣控製著自己的節奏,但晚上,他也會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