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7)(3 / 3)

指責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什麼呢?D反思說,她很渴望親密,而“你吃飯了嗎”這樣的問候,應該是普通朋友之間用來寒暄的,戀人之間使用,就似乎在說,我和你很疏遠,我們是普通朋友,再加上是晚上10點鍾這樣問,就更是在傳遞“我和你很疏遠”這種信息。這刺傷了她,於是她使用了指責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聽D在分享時,學員E受不了了,他跳出來說:“你們都在搞什麼,你們怎麼一直都在談無關緊要的事情!”他還問我:“武老師,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有談最關鍵的一點--體驗,尤其是身體的體驗,我認為剛才大家說的都是皮毛,而深層的體驗才是關鍵。”

聽到E這樣說,大家一片嘩然,尤其是剛才跟大家分享過的學員。因為,剛才幾位學員的分享其實已經很深,尤其是學員A和C,他們分享時,他們自己有很明顯的身體反應,但E似乎沒有看到這些反應。

通過這一點可以看出,E的保護方式是“抽離”和“更好的道理”。他給大家的感覺經常是,他似乎遊離在小組之外,而每當他試圖進來時,他習慣使用一些評價,而且評價都是在講“更好的道理”。

E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他會非常用心地去學習,但他更願意學習理論,而對講感覺有些抵觸。這可以理解,因為他的內心也有很大的痛苦,他一直使用種種策略將這些痛苦封在心中,他不願意它們出來,這也意味著,他也不願意去體會別人的痛苦。

穿越保護層和傷痛,可抵達真正的親密

保護方式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幼小的時候,或在非常無力時,可以通過這些保護方式減輕自己的傷痛,從而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如果沒有這些方式,很多人甚至都活不下來。

但是,自我保護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瓦蘇老師說,我們的心有三層:保護層、傷痛和真我。最外麵一層是保護層,接下來是傷痛,而最深處是真我。

因為有傷痛,所以有保護層;但是,因為有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所以真我深藏著,令我們碰觸不到自己的真我,別人也碰觸不到。

我們之所以想組建親密關係,之所以想愛與被愛,就是想獲得一種親密感。真正的親密感是真我與真我的鏈接感。但是,也正因為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太厚,兩個人的真我就不可能相遇了。

當真我不能相遇時,我們就會將自己的保護層強加給別人,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對方,於是,就會導致越愛越孤獨的局麵。

所以,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想和自己的戀人建立真正的鏈接,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我是和女友一起去上瓦蘇老師的課程的。當天,一個學員想處理她的問題時,將我拉上去扮演她的戀人。結果,老師處理問題時發現,場上呈現的主要不再是她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於是,瓦蘇老師將我的女友也叫上來,而讓這位學員退下去,專門處理我和女友的事情。

那一刻,我承認了我內心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在平時,我根本不敢和女友講,因為我的策略就是體諒,如果我把這件事情向她坦白,她會極其痛苦。我不能令她如此痛苦,所以最好不說這件事。

但現在,體諒的保護層被穿越了,我不得不麵對這件事,不得不麵對對她造成的傷害。

到了晚上,我們再一次細致地討論這件事,我這次徹底坦誠,將一切和盤托出,而她,的確非常痛苦,並且有兩個小時,她獨自麵對這份痛苦。

最後,她和我說,她能麵對這份痛苦,接受這份痛苦的存在。

當她這樣說時,我突然間感覺整個世界安靜下來。其實,這是我的心在那一刻安靜了下來。幾乎是同時,我的心變得無比輕鬆,而身體也鬆了下來。並且一瞬間覺得與女友近了很多很多。

她也有同感。

對此,用瓦蘇老師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在這一刻,她放下了她的保護層而去麵對痛苦,我也放下了我的保護層而去麵對痛苦,結果那一刻我們的真我相遇,於是真正的親密發生了。

我和女友在一起兩年了,我們早就學習到,完全真誠地相處,無論有什麼事情都拿出來談,這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關係都有巨大的好處。這一次,我們再一次學習到這一點,並且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是我以前無論如何都不敢和她袒露的。

這不隻是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次課程上30多名學員的共同體驗。穿越保護層,去麵對痛苦,這一開始需要勇氣,但最後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