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永穆帝忙於朝堂之事,更無暇顧及。

至親離世,身邊卻隻有盛明修能抽空過來開解,周驪音住在那座空蕩的公主府裏,無數回夢見年少時母親和兄長的嗬寵疼愛,夢見他們被囚禁後的慘淡處境,醒來後愈發覺得孤獨冷清。公主府如被陰沉的雲翳籠罩,似萬鈞枷鎖。

最苦悶時,盛明修帶她去麂穀散心。

回城途中路過榮王的隱園,周驪音前去拜訪。

初夏午後的日頭曬得人疲憊而乏困,隱園裏卻有高樹蔥蘢,麥田油綠,貓兔自在嬉戲。年過六旬的老王爺親自卷起褲腿,站在那方田裏侍弄麥苗,汗水從額邊滾落,臉上沾了泥土,神情卻平和而滿足。

瞧見周驪音,他也笑得和藹。

“小黃鸝兒來啦。”

極熟悉的稱呼,滿京城內外,會這樣打趣稱呼周驪音的也僅此一位。

周驪音瞧著那張布了皺紋卻笑意和煦的臉,不知怎的,鼻頭一酸就小跑過去,鑽進叔祖父的懷裏。年少時,她常跟著永穆帝來隱園,嚐皇叔親自種的瓜果,坐在涼棚裏聽他講故事,尊貴的皇家公主在這裏隻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孫女,周驪音也樂在其中。

如今至親離散,宮廷內外仿佛換了天地,她再來到隱園,叔祖父卻仍是舊時模樣。

周驪音躲在叔祖父懷裏,哭了好久。

而榮王雖不喜章皇後所作所為,卻知小孫女兒心中淒苦,且久在田園年事頗高,許多事漸漸看開,更不願為章氏姑侄的惡行,傷了如今周家宗室的晚輩。便特地帶她到隱園的西北角,讓她親手栽了棵梧桐樹,算是留個念想。

之後,周驪音便常來隱園。

或是如從前般聽叔祖父講些故事,或是祖孫倆坐在瓜棚下對弈逗貓,或是跟著侍弄花草田園,哪怕隻是坐在樹蔭裏看他勞作、散步,都有種令人心安的樂趣。

那是周驪音所渴求的親情。

此刻,她跟在榮王身旁,瞧著叔祖父微跛的那條腿,不由得上前將他攙住。

一老一少,相攜而行。

榮王瞧著充當拐杖的孫女,忽而興起,“盛明修那臭小子,據說還學起木雕來了?你總誇他聰明,學東西快,這回就讓他雕個手杖,看他能翻出什麼花樣。”

“好呀,他必定樂意效勞。”周驪音莞爾。

……

次日盛明修造訪隱園,榮王果然提了手杖的事。

盛明修亦爽快應了。

自打盛煜的身份翻到明麵後,他除了白撿個侯府嫡子的身份外,因周驪音的緣故,來隱園的次數也愈來愈多。榮王前半生戎馬征戰,後半生歸隱田園,待晚輩頗為親切和藹,兩人處得投緣,盛明修敬重老人家,自是願意效勞。

就連做手杖用的木料都可就地取材。

周驪音饒有興致,跟著他去隱園北邊挑樹枝,回來時不免又經過那棵梧桐樹。

繁蔭嘉木之間,那棵尚且低矮的梧桐並不起眼。

周驪音卻仍在樹前駐足,目露眷戀。

盛明修站在身側,瞧著她神情裏竭力掩藏的感傷,心裏緊揪似的難受。見榮王已默不作聲地走了,遂微微躬身,低聲道:“快到周年祭日了吧?若是很想念,明日我陪你去瞧瞧,好不好?”

而永穆帝忙於朝堂之事,更無暇顧及。

至親離世,身邊卻隻有盛明修能抽空過來開解,周驪音住在那座空蕩的公主府裏,無數回夢見年少時母親和兄長的嗬寵疼愛,夢見他們被囚禁後的慘淡處境,醒來後愈發覺得孤獨冷清。公主府如被陰沉的雲翳籠罩,似萬鈞枷鎖。

最苦悶時,盛明修帶她去麂穀散心。

回城途中路過榮王的隱園,周驪音前去拜訪。

初夏午後的日頭曬得人疲憊而乏困,隱園裏卻有高樹蔥蘢,麥田油綠,貓兔自在嬉戲。年過六旬的老王爺親自卷起褲腿,站在那方田裏侍弄麥苗,汗水從額邊滾落,臉上沾了泥土,神情卻平和而滿足。

瞧見周驪音,他也笑得和藹。

“小黃鸝兒來啦。”

極熟悉的稱呼,滿京城內外,會這樣打趣稱呼周驪音的也僅此一位。

周驪音瞧著那張布了皺紋卻笑意和煦的臉,不知怎的,鼻頭一酸就小跑過去,鑽進叔祖父的懷裏。年少時,她常跟著永穆帝來隱園,嚐皇叔親自種的瓜果,坐在涼棚裏聽他講故事,尊貴的皇家公主在這裏隻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孫女,周驪音也樂在其中。

如今至親離散,宮廷內外仿佛換了天地,她再來到隱園,叔祖父卻仍是舊時模樣。

周驪音躲在叔祖父懷裏,哭了好久。

而榮王雖不喜章皇後所作所為,卻知小孫女兒心中淒苦,且久在田園年事頗高,許多事漸漸看開,更不願為章氏姑侄的惡行,傷了如今周家宗室的晚輩。便特地帶她到隱園的西北角,讓她親手栽了棵梧桐樹,算是留個念想。

之後,周驪音便常來隱園。

或是如從前般聽叔祖父講些故事,或是祖孫倆坐在瓜棚下對弈逗貓,或是跟著侍弄花草田園,哪怕隻是坐在樹蔭裏看他勞作、散步,都有種令人心安的樂趣。

那是周驪音所渴求的親情。

此刻,她跟在榮王身旁,瞧著叔祖父微跛的那條腿,不由得上前將他攙住。

一老一少,相攜而行。

榮王瞧著充當拐杖的孫女,忽而興起,“盛明修那臭小子,據說還學起木雕來了?你總誇他聰明,學東西快,這回就讓他雕個手杖,看他能翻出什麼花樣。”

“好呀,他必定樂意效勞。”周驪音莞爾。

……

次日盛明修造訪隱園,榮王果然提了手杖的事。

盛明修亦爽快應了。

自打盛煜的身份翻到明麵後,他除了白撿個侯府嫡子的身份外,因周驪音的緣故,來隱園的次數也愈來愈多。榮王前半生戎馬征戰,後半生歸隱田園,待晚輩頗為親切和藹,兩人處得投緣,盛明修敬重老人家,自是願意效勞。

就連做手杖用的木料都可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