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3)

“這種收集小動物,起先我也覺得很好玩,看她那麼熱心,也分享她一份快樂。但是,逐漸地,家中雞飛狗跳,變成了個‘病殘動物園’,總覺得不大是滋味。雖然說過她幾次,她卻依然故我,而且,她又有一篇大道理,振振有辭地說:

“‘你怎麼能看著一條生命被棄置呢?難道你不喜歡生命嗎?有什麼快樂能夠比望著生命成長苗壯更讓人開心呢?我喜歡照顧它們!你別剝奪我的快樂!’

“好吧,我隻有讓她去!結果,她變本加厲。有一天,她到鄉下我們一個遠親的家裏去玩,回來的時候,居然把他家的一個白癡女兒也帶回來了,那就是嘉嘉,既說不出幾句整話,又什麼都不懂,而且瘦得隻剩一把骨頭,還害著疥瘡。我責備她不經思索,弄這麼個白癡來豈不自找麻煩!她卻笑著說:

“‘我們家又不怕多一個人吃飯,她家裏沒有人要她,生活得比我們家的狗還不如,實在太可憐。而且,她並不很笨,我可以教她做一些事,教她種花,養小動物,她一定會學得很好,反正,讓我來管嘛,又不要你操心!’

“就這樣,她把嘉嘉留在家裏,以後半年之內,她就忙著‘教育’嘉嘉,教她種花,教她生活,教她養小動物,還教她唱歌!她忙得不亦樂乎,嘉嘉居然也似懂非懂地跟著學。那時候,繡琳最愛唱的一支歌就是《花非花》,她足足費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教會了嘉嘉,直到如今,嘉嘉這支歌仍然是刻不離口。當嘉嘉學會了唱這支歌的時候,繡琳開心得就像得到了全世界,她跑來跑去地嚷著:

“‘她不是白癡!她不是白癡!’

“但,白癡還是白癡,嘉嘉學完了這支歌,再也學不會別的,唱來唱去就是這一支,成天唱到晚。但,她倒是學會了種花和養小動物,而且,變成了繡琳的影子。繡琳對她的照顧,她也很能了解和體會。每當繡琳在花園中澆花唱歌時,她永遠在一邊手舞足蹈地跟隨著。繡琳的愛好,她也知道,例如,繡琳喜歡黃色的小草花——那是家鄉遍地野生的。嘉嘉常常滿山遍野去給繡琳采了來。這也是為什麼她特別喜歡憶湄的原因,憶湄長得太像繡琳,我想,她根本分不清憶湄和繡琳。

“民國二十九年,皓皓出世了,這條小生命帶給繡琳的喜悅真非言語所能形容。我當然也很高興,尤其,我想,有了這個孩子,繡琳可以不再去收集小動物了,孩子應該可以占據她全部的注意力,但是,我錯了。孩子滿月後,她娘家有人來桂林,希望她帶孩子回去住幾天,她去了。

“她在娘家大概住了兩個月,回來的那天,她的轎子後麵跟著一乘小轎子,上麵還垂著簾子,因為太陽很大。轎子抬進了大門,滿院子站著迎接她的仆人,還有我。她抱著孩子從轎子裏鑽了出來。我至今記得她的神情,用一種喜悅的、而又畏怯的眼光望著我,低低地喊:

“這種收集小動物,起先我也覺得很好玩,看她那麼熱心,也分享她一份快樂。但是,逐漸地,家中雞飛狗跳,變成了個‘病殘動物園’,總覺得不大是滋味。雖然說過她幾次,她卻依然故我,而且,她又有一篇大道理,振振有辭地說:

“‘你怎麼能看著一條生命被棄置呢?難道你不喜歡生命嗎?有什麼快樂能夠比望著生命成長苗壯更讓人開心呢?我喜歡照顧它們!你別剝奪我的快樂!’

“好吧,我隻有讓她去!結果,她變本加厲。有一天,她到鄉下我們一個遠親的家裏去玩,回來的時候,居然把他家的一個白癡女兒也帶回來了,那就是嘉嘉,既說不出幾句整話,又什麼都不懂,而且瘦得隻剩一把骨頭,還害著疥瘡。我責備她不經思索,弄這麼個白癡來豈不自找麻煩!她卻笑著說:

“‘我們家又不怕多一個人吃飯,她家裏沒有人要她,生活得比我們家的狗還不如,實在太可憐。而且,她並不很笨,我可以教她做一些事,教她種花,養小動物,她一定會學得很好,反正,讓我來管嘛,又不要你操心!’

“就這樣,她把嘉嘉留在家裏,以後半年之內,她就忙著‘教育’嘉嘉,教她種花,教她生活,教她養小動物,還教她唱歌!她忙得不亦樂乎,嘉嘉居然也似懂非懂地跟著學。那時候,繡琳最愛唱的一支歌就是《花非花》,她足足費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教會了嘉嘉,直到如今,嘉嘉這支歌仍然是刻不離口。當嘉嘉學會了唱這支歌的時候,繡琳開心得就像得到了全世界,她跑來跑去地嚷著:

“‘她不是白癡!她不是白癡!’

“但,白癡還是白癡,嘉嘉學完了這支歌,再也學不會別的,唱來唱去就是這一支,成天唱到晚。但,她倒是學會了種花和養小動物,而且,變成了繡琳的影子。繡琳對她的照顧,她也很能了解和體會。每當繡琳在花園中澆花唱歌時,她永遠在一邊手舞足蹈地跟隨著。繡琳的愛好,她也知道,例如,繡琳喜歡黃色的小草花——那是家鄉遍地野生的。嘉嘉常常滿山遍野去給繡琳采了來。這也是為什麼她特別喜歡憶湄的原因,憶湄長得太像繡琳,我想,她根本分不清憶湄和繡琳。

“民國二十九年,皓皓出世了,這條小生命帶給繡琳的喜悅真非言語所能形容。我當然也很高興,尤其,我想,有了這個孩子,繡琳可以不再去收集小動物了,孩子應該可以占據她全部的注意力,但是,我錯了。孩子滿月後,她娘家有人來桂林,希望她帶孩子回去住幾天,她去了。

“她在娘家大概住了兩個月,回來的那天,她的轎子後麵跟著一乘小轎子,上麵還垂著簾子,因為太陽很大。轎子抬進了大門,滿院子站著迎接她的仆人,還有我。她抱著孩子從轎子裏鑽了出來。我至今記得她的神情,用一種喜悅的、而又畏怯的眼光望著我,低低地喊:

“‘毅!’

“‘怎麼?’我瞪著另外那乘轎子。

“‘我要給你一個意外。’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