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麥克列蘭必須采取行動,否則就要被逼辭職了,於是他連忙趕到哈潑渡口,命令他的部隊立刻出發。他計劃去攻打弗吉尼亞。
當麥克列蘭將這個事情告訴林肯,並說浮橋尚未準備好的時候,那最有耐心、也最能容忍的總統終於發脾氣了,用他以前在印第安納州鄉下的俚語質問道:“見鬼了,為何還沒準備好呢?”
5月,這“年輕的拿破侖”對他的士兵們作了一場演講,誇口說他要立即解決整個戰事,並讓士兵們早點回家去種植玉米和小麥。然後,他終於帶兵出發了。
這時的李將軍和斯登華爾·傑克遜很清楚,他們所對付的是一個膽怯且從來不上戰場的麥克列蘭。所以李將軍就讓他用三個月的工夫到達裏乞蒙。當麥克列蘭帶兵抵達城外時,士兵們似乎可以聽見教堂的鍾聲。
這位機智的李將軍對麥克列蘭一連發動了幾次凶猛的攻擊,不但在7天內,就把他趕回兵艦上躲起來,且還使他損失了1.5萬名士兵。
麥克列蘭的兵力本來就比敵人多。他每次不會一下子把他所有的兵力用上,但他卻不斷地要求增兵。起初,他要求多加1萬人,然後5萬人,最後要10萬人。盡管他曉得那是不應該的,而林肯也知道他曉得這一點,林肯告訴他,那種要求“簡直是荒唐”。
麥克列蘭的嶽父馬細任林肯政府參謀長,他說,事到如今除了訂約投降外,別無他策了。
聽到這話時,林肯氣得漲紅了臉,他請人把馬細找來說道:“將軍,我聽說你曾說過‘投降’這個詞,隻要是與我們的軍隊有關的話,那是一個不該使用的詞。”
“在軍事行動上,”林肯感歎地說,“一個指揮者的智慧是多麼重要啊!”因此,他多次跪下禱告,祈求上帝賜給他一位羅伯特·李或約瑟·約翰斯頓或斯登華爾·傑克遜。
“傑克遜,”他說道,“是個勇敢、誠實的軍人。隻要我們有這一種人來統領北方軍隊,那麼國家就不至於如此多難了。”然而在整個聯邦軍隊中,到哪裏去找出另一位斯登華爾·傑克遜呢?沒有人知道。兩年來,林肯一直想要找出這位全國所盼望的軍事領袖。
他起初認為麥克列蘭是這個人,就把軍隊交給他,而這位將軍隻會率領人馬打敗仗。於是,這位讓國人蒙受羞辱的將軍就被調換,但是另一個也同樣是個沒有能力的人,嚐試一番又造成1萬多人死亡。
林肯穿著便裝長衣和拖鞋,整個晚上在地板上踱著方步聽取各種報告,一再叫嚷著:“我的上帝呀!國民將說什麼呢?我的上帝呀!國民將說什麼呢?”而後就又有另一個統帥就任,但依然是失敗。
絕望之餘,林肯把軍權交給班賽特。班賽特知道自己並不勝任,於是他曾兩度推辭。當他被迫受命時,他竟然哭了。之後,他統領軍隊,向李將軍在菲勒利克斯堡的軍隊猛烈進攻,最後竟喪失了1.3萬名士兵。士兵們死得很冤枉,因為根本就沒有一絲獲勝的希望。
於是,軍官以及士兵們開始大批地逃亡。班賽特被革職了,而軍隊就被交給另一個吹牛者胡克爾。“但願上帝可憐李將軍吧!”胡克爾誇口道,“因為我不會寬恕他的。”
胡克爾帶領了他所謂的“全球最精銳部隊”迎擊李將軍。他的兵力有南方軍隊的兩倍多。但是,李將軍在長思拉村將他趕過河,並殲滅了他部隊中的1.7萬人。
在那狀況惡劣的幾個晚上,林肯來回不停地在他房間裏踱來踱去,同時叫嚷著:“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雖然如此,最後他還是前往菲勒利克斯堡,去慰問胡克爾並鼓勵他所帶領的軍隊。
林肯憂傷過度,陷入一種無精打采的絕望中。他幾乎不能處理他的公務。那些信件、電報放在他的桌上都還沒有翻閱。他的醫生怕他不能康複,也怕他會永遠這樣消沉下去。總統有時會坐著高聲朗誦幾個小時,聽眾隻有他的秘書或侍從武官。通常他所念的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有一天他正在給他的侍從武官念“約翰王”,而當他念到康士坦士哭亡兒那一段時,林肯合上書,就背誦了下麵的幾句:“天主神父啊!我曾聽你說,在天上我們能重見我們的朋友,當真如此,我將再見到我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