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食養與食療的先鋒——穀物類(3)(1 / 3)

(16)治骨癌疼痛。黑豆100克,紅棗100克,豬腿骨250克,當歸片25克,同放入鍋中,加水2250毫升,燉至水剩750毫升,加入阿膠15克烊化,用筷子攪勻即成。每日服1劑,分2次飲服,飯前溫熱服食。

(17)治療脫發、白發。黑豆、桑葚各20克,芹菜30克,洗淨後入鍋,加適量水,共煮至豆爛熟即成。每日服2次。

蠶豆

性味歸經甘、微辛,平;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健脾和胃,除濕止瀉。適用於濕熱內蘊之水腫,脾虛之食少、便溏等。

《隨息居飲食譜》曰:“健脾開胃。”《本草從新》雲:“補中益氣,澀精實腸。”

禁忌因蠶豆性滯,多食易生腹脹,故不可多食。如《本經逢原》載:“性滯,中氣虛者食之,令人腹脹。”另有少數人食新鮮蠶豆可引發“蠶豆黃病”,家族有發病史者更須注意慎食。

食療保健作用

①補充人體營養物質。蠶豆所含磷脂是細胞膜、線粒體膜、微粒體膜結構的物質基礎,膜的通透性、突觸的功能、受體等也都依賴於磷脂,對人體的營養有重要意義。

②促進骨發育。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有利於骨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③預防心血管疾病。蠶豆中蛋白質豐富,其蛋白不含有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療應用

①治高血壓。蠶豆花15~30克,用水煎服,連服15天。

②治腎炎。蠶豆粒250克,去皮入鍋,加水煮爛後加紅糖150克,攪拌均勻,壓成泥,冷卻後以幹淨瓶蓋為模,將蠶豆泥填壓成餅狀,當點心食,每日1~3次,連續服食。

③治水腫。蠶豆粒100克,冬瓜皮100克,共用水煎服。

④治痢疾。蠶豆60克炒黃,百草霜30克入鍋內同炒,以起煙為度,加米湯煎服。

⑤治咳血症。蠶豆花9克,加冰糖適量,用水煎服,每日2~3次。

⑥治多年不愈、久不收口的膿瘡腿症。將蠶豆葉洗淨、搗爛,敷患處。

⑦治療婦女妊娠小便赤熱或尿血症。蠶豆豆瓣醬300克和幹地黃粉100克共調勻,存放7天發酵,再上籠蒸熟,可佐餐或調粥食用。

⑧治白帶多。蠶豆花(幹品)15~30克,用水煎服,每日服2次。

⑨治禿瘡。鮮蠶豆粒適量搗成泥,塗瘡上,幹即換之。如無鮮蠶豆粒,可用幹蠶豆以水泡漲,搗敷亦有效。

豌豆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調營衛,益中氣,利小便,消癰腫。適用於脾胃失和之嘔呃、口渴、小便不利。研末外塗有解毒之功,可治療癰腫、痘瘡等。

《隨息居飲食譜》曰:“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紹興校定證類本草》雲:“主調順營衛,益中平氣。”《本草綱目》謂:“研末塗癰腫,痘瘡。”

食療保健作用

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和康複能力。

②防癌治癌。豌豆中富含胡蘿卜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的發病率。

③通利大腸。豌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食療應用

①治糖尿病。豌豆或豌豆苗煮食均可,或榨汁飲服。

②治水腫、酒精中毒等。豌豆苗100克洗淨,瀝幹。將油放入鍋內燒熱,加水、精鹽、味精,沸滾時將湯倒入盛有豌豆苗的大碗內,適量服用。

③用於舌炎、口角潰瘍、高血壓、肝炎、癌症患者。嫩豌豆粒150克,鮮蘑菇丁100克。鍋置火上,加入油,油熱時,將豌豆粒、蘑菇丁、醬油、精鹽等一同入鍋,用旺火快炒,炒熟即成。佐餐用。

④用於虛脾水腫的肺癌、胃癌、腸癌患者。豌豆粒150克,去皮冬瓜150克、黃瓜100克洗淨切丁。鍋置火上,加油20克,燒熱後倒入豬裏脊肉丁200克煸炒,再倒入豌豆粒和冬瓜丁,稍炒後加入肉湯,至快熟時,放精鹽和黃瓜丁,起鍋前用水澱粉勾芡,加味精即可。佐餐用。

⑤治腹脹、消化不良。鮮豌豆粒適量,洗淨生食,細嚼慢咽,每日2~3次。

⑥治產後乳汁不下。豌豆煮食。

⑦補中益氣。豌豆粒50克,同羊肉共燉,常食。

⑧治白內障。豌豆20克,烏梅3個,菠菜根15克,洗淨後共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煎至豆爛,去渣取汁。每日2次,代茶飲。

⑨用於美容。適量豌豆,水煎後取汁洗臉,常洗可以除去臉上黑斑。

扁豆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健脾化濕,消暑解毒。適用於脾虛有濕、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瀉,及婦女脾虛濕濁下注、白帶過多;夏季作為輔助食療藥服,治療暑濕吐瀉。

《本草綱目》曰:“通利三焦,能升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並載:“止泄痛,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本草圖經》雲:“主女子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