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孩想戰術(3 / 3)

馮一凡好奇地伸出手,拿起椅子上的書,《過去與未來之間》。

他翻著,一眼看見其中有一頁文字下麵畫著線,他默念起來:

“教育的要義在於,我們要決定我們對世界的愛是否足以讓我們為世界承擔責任,是否要讓它免於毀滅。因為若不是有新的、年輕的麵孔不斷加入進來和重建它,它的毀滅就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同時也是要我們決定,我們對我們孩子的愛是否足以讓我們不把他們排斥在我們的世界之外,是否要讓他們自行決定做出決定,也就是說,不從他們手裏奪走他們推陳出新、開創我們從未預見過的事業的機會,並提前為他們重建一個共同世界的任務做準備。”

在馮一凡低頭看書的這一會兒,潘帥老師心裏對朱曼玉深表同情。

他想,換誰是這朱媽,都不好對付這樣的兒子,這不就是“過去與未來之間”這個書名本身嗎?這不就是“家長經驗”無法滿足如今“日益多能的孩子”不斷增長的成長需要嗎?

他想,這是現階段家庭教育的主要矛盾吧。

馮一凡從書上抬起頭,說,嘿,這一段,特別暖心的。

潘帥看了一下手表,說,現在還有點時間,馮一凡,讓我們來商量一下,關於你媽媽,我們需要來點戰術。

戰術?馮一凡睜大眼睛,感覺這老師蠻好玩的。

如果說,跟馮一凡這樣的中學生聊聊,還能讓潘帥老師在手忙腳亂中感覺到一點天真和一點正能量的話,那麼跟季揚揚談話,則令他徹底茫然,無措,如遇一團冷霧,不知該怎麼辦。

因為這小子最近連續遲到,幾乎天天遲到。

問他,他說媽媽去醫院保胎了,爸爸去北京的黨校培訓三個月,所以早晨沒人叫醒他。

勸他,既然起不來,那麼來學校住寢室吧?把生物鍾調整過來。

他說,不想來學校住寢室。

接下來,更離譜的事發生了,季揚揚連續三天不來上學。

打電話問他為什麼,並告知他:季揚揚,這樣下去是要被勸退的哦。

季揚揚說,我不想在這裏讀,因為不快樂,所以不如回家。

作為班主任的潘帥,在電話裏對他說,去別的地方讀,那也要聯係好才能去,在去之前,也得遵守基本的校規,否則,也沒哪個學校敢要你去呀。即使你能去,那你學習態度也得理好了才去,否則去了也沒有意義。

潘帥老師感覺自己說得非常到位了。

果然,他聽到那小子在電話那頭說,那好吧,我明天來好了。

結果第二天,他依然沒來。

潘帥知道他這厭學情緒已深,並且是衝著誰去的。

但即使這樣,潘帥還是感覺自己失敗,因為這麼勸過、哄過了,季揚揚仍像是一塊鐵板。

這種無效,甚至讓潘帥在一班同事麵前,自感很失麵子。

這時候他倒是希望這小子能像那天默寫時那樣失態地哭一場,因為隻有這種時候,你還有可能插進針去,撬開鐵板,否則還怎麼辦呀。

但他也不敢貿然將這曠課的事告知家長。

所以是茫然、無措。他想,有什麼戰術嗎?

想了半天,也沒有。真的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