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章(1 / 1)

世界各地的戀人在2月14日有不同的表示愛意的習俗。美國男人常常送給妻子或者戀人一束鮮花或者一盒糖。英國年輕的求婚者會悄悄地把一籃子禮品放在情人門前,敲敲門後就立即跑開。意大利的餐館在這天會把蠟燭和紅玫瑰擺在飯桌上,迎接前來用餐的情侶們。日本的女孩子則往往在這天送巧克力給自己的戀人。

另外,情人節也不隻局限在情人之間,它也是促進朋友間友誼的節日。

例如在美國親人朋友之間,無論年齡大小,會互送小禮品,表達感情、增進友誼。有些年輕人還會寄給朋友不署名的卡片,隻在最後留下這樣的文字:猜猜我是誰?愚人節的起源

每年公曆4月1日是西方民間過“愚人節”的日子。愚人節(AprilFool’s

Day),全稱“四月愚人節”,又稱“萬愚節”。在這天說無傷大雅的謊言不必承擔後果。愚弄人的人和被愚弄的人,都在享受著節日的快樂,因為愚弄的初衷就是給平淡的生活添加佐料,並且給以仁愛與關懷。各國過愚人節的時間略有不同,歐美國家是4月1日,墨西哥是12月28日。愚人節起源的說法眾多,其中較有說服力的一種認為這個節日始於法國。1564年,法國皇帝查理九世通令全國實行格列高利曆法,將歲首由原來的4月1日改為1月1日。一些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將舊曆當做新年,贈送人們禮品。革新派對此大為嘲笑。其中就有人在4月1日送給保守派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且把上當受騙的保守者稱為“四月傻瓜”或者“上鉤的魚”。從此,法國人開始了在4月1日互相愚弄的習俗。18世紀初,這種習俗傳到了英國,接著它又隨英國移民傳播到美洲大陸。還有個神話傳說與愚人節相關:女神得墨忒爾是宙斯的妻子,但她與宙斯的關係不和,女兒佩爾塞福涅是她唯一的寄托。冥王哈得斯中了丘比特之箭,深深愛上了佩爾塞福涅。但冥王知道享受慣明媚陽光的佩爾塞福涅是不會輕易放棄地上生活的。於是,他在宙斯的默許下,用暴力搶走了佩爾塞福涅。得墨忒爾得知女兒被搶,傷心欲絕,她四處打探女兒的下落,但神靈們無一回答。還有一些神祗竟然說了很多謊言來搪塞,害得墨忒爾無功而返。於是,她絕望地把地界上的生靈統統殺死。頓時,世上一片荒涼,沒有了任何生物,成群的亡魂擁進冥府,弄得哈得斯心煩意亂。神祗們也因此再不能得到人間的任何一點祭祀與禮物。無奈之下,宙斯隻好把佩爾塞福涅再次接回大地,陪伴得墨忒爾。在這個故事裏,愛神的把戲,宙斯與哈得斯的同謀,還有眾神們的謊言,讓尊貴的得墨忒爾受騙上當,也導致了她歇斯底裏的報複。人們因為這個神話便設立了愚人節,意在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被騙而做出坑害眾人的蠢事。

“愚人節”的主要風俗自然是“愚人”。4月1日這天,人們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哄騙愚弄他人。例如,孩子們會在這天告訴父母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現代人在4月1日的“愚人”花樣更是繁多,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短信等便捷的通訊方式進行“愚人”活動。

傳統西方家庭在愚人節這天會把家裏布置得像過聖誕節、新年一樣。水仙花和雛菊是房間的重要陪襯。客人來時,主人會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者“新年快樂“。愚人節在西方還有一些有趣的飲食習俗:擺魚宴。餐桌用綠色和白色的布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係著一條綠飄帶,上麵掛著送給客人們的禮物——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等。當然,這桌宴席上所有的菜均要用魚來做成。

不過,在愚人節裏,愚人方式應該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曾經有人在愚人節裏騙別人家裏失火、出車禍、遭綁架而導致不良後果的,這就應該引以為戒。人們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愚人節,切莫讓這原本有趣的節日變成不堪回首的日子。現代母親節的來源公曆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為了表達對母親的尊敬,1914年美國首先設立了現代意義的母親節。之後各國效仿。母親節的雛形古來就有。古希臘的“春節”是朝頌眾神之母——瑞亞的節目;羅馬最壯觀的母親節是為紀念羅馬神話的眾神之母——西布莉而設。但若論現代母親節的起源,還得從英國說起。16世紀,英格蘭已有“拜望雙親日”,青年男女在這一天要回家探望父母雙親,把小裝飾品或“母親蛋糕”送給母親。17世紀,英格蘭又出現了“母親星期日(Mothering

Sunday)”,人們在這一天要回家探視母親,表示敬意。許多傭人在“母親星期日”也會休假,主人鼓勵他們與媽媽團聚。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廣泛傳播,“母親星期日”漸漸轉為對教會母親(Mother

Church)的崇敬。此時,教會的儀式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便結合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