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先生坐在右邊,我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在我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於是我倆都同意向他請教。葛孟聽了,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後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保留他的顏麵?他並沒問你的意見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麼要跟他抬杠?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

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說這句話的人雖已經過世了,但我得到的這個教訓仍長存不滅。

那是我最需要記住的教訓,因為我向來是個積重難返的杠子頭。小時候,我和哥哥為天底下的任何事物而抬杠。進入大學,我又選修邏輯學和辨認術,也經常參加辯論比賽。後來我在紐約講授《演講與辯論》,我一度曾想寫一本這方麵的書。但從那次之後,我聽過、看過、參加過,也批評過數千次的爭論。這一切的結果,使我得到一個結論,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要像你避開響尾蛇和地震那樣避免爭論。

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對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

因此,潘恩人壽保險公司立下了一項規則:“不要爭論。”

真正的推銷精神不是爭論,人的心意是不會因為爭論而改變的。

舉例說明:幾年前,有位很衝動的愛爾蘭人名叫歐哈瑞,聽過我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但很愛抬杠。他做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並不成功而求助於我。我問了他幾個簡單的問題,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瑞承認,那時候,他口頭上倒贏了不少辯論。他後來對我說:“我總算整了那笨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有賣給他。”

我的第一個難題不在於歐哈瑞怎麼說話,我立即要做的是,訓練他自製,避免口角。

歐哈瑞現在是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怎麼成功的?這是他的說法:

“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對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公司的產品,業務員也呱呱叫。’

“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隻有住口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看法後,還說一下午的‘何賽的車子最好’。接著我們不再談何賽,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

“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會開始挑何賽的毛病,我愈批評別的車子不好,對方愈說它好,我愈辯論,對方就愈喜歡我的競爭對手的貨品。

“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幹推銷工作的。我一生裏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我現在守口如瓶,果然有效。”

拿破侖的家務總管康斯丹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中,寫到拿破侖和約瑟芬打桌球時曾說:“雖然我的技術不錯,但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非常高興。”

我們可以從拿破侖那兒學到顛撲不破的經驗,即讓我們的顧客、情人、丈夫、太太在瑣碎的爭論上贏我們。

釋迦牟尼說:“恨不消恨,端賴愛止。”爭強激辯絕不可能消除誤會,隻能靠技巧、協調、寬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別人的觀點。

【心痕筆記】

少些聰明,多些糊塗。如果你與對方辯論、爭強、反對,或許有時能獲得勝利,但這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如此一來,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麵對發火的人,你胸懷寬廣,對方才會自覺無趣。克製並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涵養、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化幹戈為玉帛”,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對手——[美國]弗?奧斯勒

《山上寶訓》的作者,著名的福克斯博士給我講了個故事:有個名叫西拉斯的人,麵臨意想不到的危機,進退維穀,差點敲了全家人的飯碗。此人在一個小鎮上開著雜貨鋪。這鋪子是他爸爸傳下的,他爸爸是從他爺爺手裏接過的。他爺爺開這鋪子的時候,南北兩邊正在打仗。西拉斯買賣公道,信譽很好。他的鋪子對鎮上的人來說,就像手足,不可或缺。

西拉斯的兒子在長大,小鋪子就要有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個外鄉人笑嘻嘻地來拜訪西拉斯,情況便變得嚴重了!此人說,他想買下這鋪子,請西拉斯自己作價。

西拉斯怎麼舍得呢?即使出雙倍價他也不能賣啊!這鋪子不光是個鋪子,它是事業,是遺產,是信譽!

外鄉人聳了聳肩,笑嘻嘻地說:“抱歉。我已選定街對麵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個富麗堂皇;再進些上好貨品,賣得便宜。那時你就沒生意了!”

西拉斯眼見對麵空房貼出了翻新告白,一些木匠在裏麵鋸呀,刨呀,又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的心都碎了!他無可奈何卻又不無驕傲地在自家店進貼了張告白:敝號係老店,九十五年前開張;對麵也換了一張告白:敝號係新店,下禮拜開張。

人們對比讀了,無不吃吃暗笑。對麵新店開張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陰暗的店堂裏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對手臭罵一頓。

幸虧西拉斯有個好妻子。“西拉斯,”她用低低的聲音緩緩地說,“你巴不得把對麵那房子放火燒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簡直在咬牙切齒,“燒了有什麼不好?”

“燒也沒用,人家保過險。再說,這樣想也缺德。”妻子說。

“那你說我該怎麼想呢?”西拉斯生氣地說。

“你該去祝願。”

“祝願天火來燒嗎?”

“你常說自己是個厚道人,西拉斯,可一碰到切身事就糊塗了。你該怎麼做不很清楚嗎!你應該祝願新店開張,祝願它成功。”

“你這是腦筋出問題了吧,貝蒂?”

話雖這麼說,西拉斯總也不能依舊故我。

第二天早晨,新店還沒開門,全鎮人已等在外邊,大家看著正門赫然寫著:“New Emporium(新新百貨店)”幾個金字,都想進去一睹為快,西拉斯也在人堆裏。他快快活活,跨到台階上大聲說:“外鄉老弟,恭喜開業,祝你給全鎮人添方便!”

他剛說完便吃了一驚,因為全鎮人都圍上來朝他歡呼,還把他舉起來:大家跟他進店參觀,誰都關心那標價,誰都覺得很公道,那外鄉老板笑嘻嘻地牽著西拉斯的手,兩個生意人像是老朋友。

後來,兩家生意越做越興隆,因為小鎮一年年變大了,像老西拉斯的年紀。

【心痕筆記】

當今社會中,每天都可能麵臨新的競爭衝擊,一味地打壓、一味地抵觸對手並不能為我們帶來絲毫的益處。

豁達地麵對競爭,友善地擁抱對手,以平和的態度對人,我們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不給別人留餘地,可能自己沒有立錐之地——星雲大師、劉長樂

長樂先生: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學或者社會倫理學可以輔導人們,但是,我覺得佛教更有教化人心的作用。《華嚴經》就特別提倡佛教圓融的精神,而且強調“包容必均”的思想。

星雲大師:“包容必均”很難,社會中矛盾是難免的。在我們的家庭裏,親如父子也會有矛盾;夫妻那麼相愛,彼此也會有摩擦。尤其中國社會的婆媳關係,幾乎一半以上都是有矛盾的。這個很可惜。本來是因情愛結成一家的人,為什麼造成矛盾、添加仇恨呢?就是由於沒有共識,沒有溝通,彼此沒有愛心,彼此是用成見來看對方的。

我舉一個例子,端午節那天,一個婆婆叫媳婦包粽子。現在年輕的媳婦哪裏會包粽子,不過婆婆指示了也不得不勉強去做。媳婦從早忙到晚,粽子包好了,慢慢煮,慢慢煮,終於快要煮熟了,總算對婆婆有交代,卻聽到婆婆打電話給小姑:“女兒啊,你趕快來,我叫媳婦包了粽子,你快回來吃。”媳婦一聽,豈有此理,我辛苦了一天,才剛煮好,你就打電話叫你女兒回來吃。她一氣之下丟開圍裙,回了娘家。剛到門口,手機響了,是媽媽打來的:“女兒啊,今天我讓你嫂嫂包了好多粽子,你趕快回來吃吧。”這時候,她不禁淚流滿麵。

你看,原來天下的母親對女兒就是對女兒,對媳婦就是對媳婦。自己本身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就不會有意外的糾紛。那麼,婆媳產生了矛盾,怎麼辦呢?這就要學習跳“探戈”了。你進兩步的時候,我就退兩步;我進一步的時候,你也退一步。彼此都能進能退,就能和諧了。其實,不論友情、愛情或是親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多包容,少排斥,給對方留一半的空間,自然會減少摩擦的發生。

長樂先生:和諧,其實是兩方或多方相互體諒和寬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