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從此之後,世界終於清淨了!
“我依然覺得不真實……三郎,我在做夢嗎?真的有這一天,我們可以離開這大明宮,平平靜靜的去過我們的生活麼?”
玉環輕輕低下頭卻又千千結湧上心頭,她一席話是問三郎也是在問自己……
他們真的能有那麼一天麼?
“會,一定會。朕是天子,朕說會有那一天就會有那一天!”
某皇帝緊接著有傲嬌起來,仿佛生怕玉環不相信。
未來在李隆基心中規劃的跟美好,如果事物照常發展一定會是個美麗的結局。這說的隻是如果……
楊國忠迫不及待的招安祿山進京,長安城頓時進入武裝狀態,他不是李隆基,他對安祿山才不會用什麼懷柔政策。他的高度決定了他的態度。
安祿山是他楊國忠的死敵,君王可以高高在上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借力打力,可他楊國忠隻是臣,他不願再與安祿山爭權奪勢間疲於奔命。
在這上麵楊國忠的見識差李林甫太遠!
你的對手都沒有了,君主為何還要放任你一人獨大?
今日你楊國忠除了安祿山,明日楊國忠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李隆基的意◣
不要問為什麼嫌棄,反正除了玉環帶誰他都嫌棄!
“仙芝和陳將軍可以保護我們的。”
“要真有什麼事光靠他們可不行。”
李隆基不以為然,高仙芝和陳玄禮確非泛泛之輩,但他隱隱之中有種感覺,他的身後有人!
那是什麼人他不知道,可他可以肯定,那人對他沒有惡意,甚至說他李隆基真遇到什麼滅頂之災他身後必定會有人出手解決!
可是他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人,他有過疑惑,有過試探,可對方似乎深不可測,就連他作為帝國王牌的十騎侍衛都好像不可與這些人同日而語。
終究那些人對他,對大唐帝國並沒有惡意!那些人明裏暗裏向李隆基表明過態度!
“不說這個,力士老奴會解決的,等下一次上朝朕就把禪位的事提上來,再之後我們就可以準備離開了!”
長安城外聞風而來的楊國忠遠遠看著安祿山率軍絕塵而去揚起的滾滾黃沙他一顆心終於沉了下去。
這一次真的撕破臉了,可惜那家夥沒上當!
安祿山領著手下千餘人馬直接打道回府了,當然安大胖子還順道大劫了隴右的軍馬!
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反正老子要反了,我不介意順手再搶一把!
這一年是天寶十四年的冬天,玉環之記得的這一年似乎發生了安史之亂。而更詳細的事情她並不清楚,她早已把自己當做地地道道的唐人,有些事情她早就忘了……
一年的時間要看就要過去,映像中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玉環也有些恍惚,或許,她真的可以躲過一劫……
金殿之上,李隆基身著玄底紋龍大袞冕,十二玉鎏朝天冠。一道黑色的身影穩穩坐在大殿之上,仿佛一座大山般厚重。
堂上諸位大臣感受著一絲隱隱的威壓,那些文官的感覺尤為強烈。
天子今日與往不同!那樣的威儀讓人不可抑製的生出懼撣。
李隆基推開麵前的奏折,那裏麵本該是他先看過之後挑選出重要的再拿到朝堂上提出來君臣共同商議。
可是今天,他不想再為這些事費神了。
禪位的製書他已經放到尚書署的藏庫。現在他準備當庭宣布退位,可以說是強製性的,根本沒打算跟這些人商量。
老子手續都辦妥了,你們聽著就夠了!
正當李隆基準備讓高力士宣紙之時卻突逢巨變!
一聲鼙鼓,帶著驚戈之音悠悠散開,整個大明宮仿佛就要籠罩在幽幽的鼓聲之中。
一聲……兩聲……三聲……
鼓聲越來越近,而朝堂之上終於繃到了極限,小聲的議論如山洪爆發般迅速蔓延。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猜忌――邊關出事了!
可是,到底是什麼樣的事要讓信使擂響天鼓,越過三省六部直接登堂入室覲見天子?
李隆基亦是心中大驚,可相對於堂上的諸位臣工他要冷靜的多。
這些年他確實怠政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他也疲勞了。然而李隆基對一方麵鬆懈了對另一方麵當然就要抓緊。這一方麵就是,軍事!
他是天寶皇帝,他這大唐空前富強,他理所當然的把目光放在了開疆闊土上!
所以,李隆基對帝國的軍事結構非常熟悉。
太子李亨全然不顧耳邊議論紛紛,他隻密切注視著他的父皇,那通天冠下俊毅的臉龐此刻寫滿了凝重。
從宮門到大殿,所有人都知道,真相不刻即將揭曉,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