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1 / 2)

興亡與生死

你走了,時光還在。經年以後,輕舟已過萬重山。流光易轉,浮生盡歇,還有什麼是不能忘卻的?

我不知道李香君目送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侯公子離去時,心下會不會生出一絲慘傷?從今而後,那清俊少年再也不能在樓下揚眉淺笑,她再也不能隨他交朋會友乘興出遊。複社散了,不再有人尊稱她為“社嫂”——那些美好如風花雪月的日子都如流煙般消散了。

是他被這世事逼得倉皇逃竄,還是他本質就是個清豔之徒,不堪大任的男人?在災變麵前,就麵目慘淡,不再生動如昔。

她不敢深想,急急轉身閉了院門。

侯方域走後,李香君閉門謝客。縱然隻是短暫的露水姻緣,在她心裏,已經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她的一片冰心早許給這個遠去的男人了。從此後,斂了聲色,封閉深藏,她的心,重樓深鎖。除他之外,誰都不可以推門而入。

千般愛,隻向一人。

不過,任她如何謹言慎行,在世人眼中,她仍是人盡可夫的風塵女子。阮大铖要討好權貴,將她強嫁給馬士英的親戚田仰做妾。李香君生命中最壯烈的一幕出現了。她不容侵犯,寧死不上花轎,一頭撞在柱子上,鮮血四濺昏死過去。眼見出了人命,田家又不肯善罷甘休,和事佬楊龍友隻好勸說鴇母李貞麗代嫁,自己代為照顧香君。

美人血,桃花淚。李香君不幸中有大幸,她血濺詩扇,有楊龍友憐她貞烈淒苦,以血和墨,以滿腹才情點染出一把桃花扇。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禦富平車。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這是當年定情時候方域在素扇上題的詩,興致勃勃的他以桃花美豔來比香君。昨日不遠,濃情未消。詩扇猶在手,美人血痕新。公子你流落何方?人生總是波折斑駁。

有詩道: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如今,李香君已然香消玉殞,化作煙塵。可是,隻要人們一想起桃花扇,她和侯方域的故事就曆曆在目,一個可欽可敬的美人就宛在眼前。

曆史上,有多少貞烈不下於李香君的女子,她們的事跡無人見證欣賞,沒有才子來點綴提拔,生生就埋沒了。

前事如桃花開謝。時光可以洗薄很多東西,尤其是別離。感情會一點點微弱下去,慘淡的愛情,在歲月的凜風中還能堅持多久呢?能夠堅持下來,倚仗的,更多是黑暗裏心底血色桃花般灼灼的信念吧!開在紙上,印在心裏,所以與時光無關了。陳舊了,凋殘了,也不舍丟棄。

李香君如節婦一般謹守著。這姿態足夠美好,值得一生奉持。沒有他的日子,她必須獨自跋涉。說服自己,她的堅持是對的,她愛的男人是偉岸的,就在前方等待與她重聚。一旦識破了他是虛偽朽壞的,她也就隨之枯萎了。

南明覆亡,被沒為宮妓的李香君從宮中逃出。《桃花扇》裏說,她與侯方域相逢於棲霞山,被道士點化。兩人將最後一點花月情根割斷,拋別紅塵歸於荒茫。